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中文热讯 >> 正文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 【字体:
用利率杠杆抑制投资信贷扩张 增强宏观调控效果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19

    目

调整前利率

调整后利率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单位:%

单位:%

 (一)活期存款

0.72

0.72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1.71

1.80

            半 年

2.07

2.25

            一 年

2.25

2.52

            二 年

2.70

3.06

            三 年

3.24

3.69

            五 年

3.60

4.14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5.40

5.58

            一 年

5.85

6.12

            一至三年

6.03

6.30

            三至五年

6.12

6.48

            五年以上

6.39

6.84

    央行决定,今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零点九倍扩大到零点八五倍—— 

    解读人: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

    采访人:本报记者 田俊荣     

    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效果

    ●防止贷款盲目扩张

    ●广泛调节全社会投融资行为和预期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央行主要采取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数量型工具收回过多流动性,从资金的供给方进行调节。根据当前社会总需求扩张势头仍很强劲的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有必要在收回流动性的同时,加大对资金需求方的调节,利用利率杠杆适当抑制投资和信贷需求的扩张。

    存贷款基准利率代表全社会的资金成本,如果资金成本相对于投资回报率偏低,很容易助长投资和信贷的冲动。通过上调基准利率,可以加大投资行为的融资成本,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衡量信贷风险,防止贷款盲目扩张;尤其是随着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提高资金成本还可以广泛地调节全社会投融资行为和预期,促使各类投资主体更加趋于理性。因此,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与此相关,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也增长较多。此次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抑制长期贷款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协调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进一步推进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

    ●若执行利率下限,个人房贷仅上调0.06个百分点

    ●已发放的固定利率房贷不受利率调整影响

    近两年来,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定价能力,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普通自住房贷款利率实行下浮,对购买多套住房、别墅等的贷款利率实行上浮,并推出了包括固定利率产品在内的一系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产品,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住房贷款金融服务。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周期较长,对利率调整敏感度高,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的增强,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为此,央行决定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在该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对于资信记录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购房者,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以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获得利率下浮优惠。若执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基准利率的0.85倍),实际上调幅度仅为0.06个百分点。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0.85倍以后,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既可采用浮动利率方式,也可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对已经发放的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调整日,以贷款基准利率的0.85倍为下限确定具体利率水平;对已经发放的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贷款利率则不受此次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继续按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自19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本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同时,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

   防投资和贷款盲目扩张 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上调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8月18日)宣布,自8月19日起,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是近两年来央行首次同时提高存贷款利率。

    央行表示,加息旨在防止投资和贷款盲目扩张,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加息:市场化手段为中国经济降温

    王小广:“加息就是一种巩固,而且是市场化手段。”但是,这种回调可能是暂时的。   

    易宪容:“宏观调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取得长效。”如果不提高资金使用的价格(即利率),“风头”一过,投资还会快速反弹。

    央行有关负责人:加息,是为了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央行加息凸现三大特点 紧缩政策可能不会终结

    上周六,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出台之后,本报的判断是“央行紧缩箭在弦上”。而昨日,央行终于果断地射出这一箭,宣布加息27个基点。此次加息有三大特点:存贷款利率同时上调;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扩大个人房贷优惠利率幅度。

中国人民银行自19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6年08月18日 18:35: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张旭东  刘铮)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自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

    央行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央行发布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中,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依然是0.72%;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中,三个月利率由1.71%调整为1.80%,半年利率由2.07%调整到2.25%,二年利率由2.70%调整为3.06%,三年利率由3.24%调整为3.69%,五年利率由3.60%调整为4.14%。

    各项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情况如下:六个月利率由5.40%调整为5.58%,一至三年利率由6.03%调整为6.30%,三至五年利率由6.12%调整为6.48%,五年以上利率由6.39%调整为6.84%。

    同时,央行将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

    “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在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央行有关负责人称。(完)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央行年内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
    央行宣布今年第8次上调存款准
    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 存款利率
    央行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
    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调整
    6月1日起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提
    央行将于本周商议房贷首付提
    央行再次上调利率 住房公积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