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海内存知己 患难见真情--写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3 | |||||
海内存知己 患难见真情--写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李诗佳、熊争艳、邱红杰) 首都北京,彩旗飘扬,鲜花怒放。天安门广场,48面非洲国家国旗迎风招展。13亿中国人民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远方好友的到来。 从10月28日开始,4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陆续抵达,参加中非关系上史无前例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1956年5月16日,中国和埃及建交,开启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大门,也开始了中国和非洲荣辱与共、相互扶持、共谋发展的光辉历程。这50年是中国从经济落后到基本实现小康、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迈进的50年;是非洲摆脱殖民桎梏、发展经济、联合自强的50年;是中非密切双边合作、捍卫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的50年。 从1955年万隆会议新中国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首次握手,到即将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峰会,中非之间患难与共,真情相融,友谊历久弥坚,深入人心……
11月1日,车辆从北京天安门前驶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期待非洲朋友前来赴会。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交往源远流长 中非相遇相知 2005年9月,肯尼亚女孩夏瑞福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这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郑和水手的后裔”,家乡在肯尼亚东部的拉穆岛。大约600年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了现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的东非港口。 从北京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好望角距离12933公里,但中非友谊却跨越时空,源远流长。 中非的友好往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到了唐朝,中国已开始与非洲北部的一些帝国直接交往,甚至敦煌壁画中都有非洲黑人的形象。到了明代,索马里等非洲国家还多次派使节访问中国。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非洲国家的相继独立,中非关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当时的新中国受到西方的封锁,建交国主要是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沟通渠道不畅,已经取得独立的一些非洲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 “中国急需从一个有代表性的非洲国家入手,通过建交行动打开在非洲的局面。”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说。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周恩来总理同与会的非洲国家代表频频接触,并与埃及总统纳赛尔多次会谈。 外交部最新解密的档案显示,时隔一年后,纳赛尔在接见中国代表团时郑重表示:“承认中国早已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时间问题。” 1956年5月16日晚,埃及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表示愿意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外交使节,成为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洲国家。 中埃建交以后,中国旗帜鲜明地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支持埃及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尽己所能给予财政和物质上的援助。中国以实际行动向非洲展示了新中国崭新的对外形象——支持非洲国家民族解放和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支持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发展本国经济。 继埃及之后,阿尔及利亚、几内亚、苏丹、加纳、马里、索马里、肯尼亚、赞比亚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到1970年,中国已同20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约占当时非洲独立国家的一半。 中非领导人开始频繁会晤,动人的场景深深植入人们的记忆。 这个时期中非高层互访也拉开了序幕。1963年到1965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非洲,其中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一次便访问了10个国家。所到之处,百姓倾城而出,夹道欢迎,盛况空前。 “他(周恩来)是如此和蔼可亲,当我看到他的眼睛时,我就知道我们和中国之间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从此延续下来。”当年曾为周恩来献花的小女孩、现任埃及电影节主席的苏海尔说。 此次访问成为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开山之旅”,周恩来提出的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以及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为中非关系的长期友好奠定了基础。 1960年,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非洲元首,掀起了一个非洲领导人访华的高潮。 “打开上世纪60年代的《人民日报》,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位非洲国家领导来访时,头版上会同时出现中国四位最高领导与他会晤的照片。”在非洲工作了24年、现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的安永玉大使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如是说。 196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非洲留学生办公室”,拉开了中非教育交流的序幕。1963年,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踏上了这片辽阔的大陆,救死扶伤,留下无数佳话。中国的建筑工程队也在上世纪60年代踏上遥远而陌生的非洲大地,帮助非洲国家铺路架桥,修建楼舍。 国际形势变幻 合作历久弥新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2758号决议获得通过。表决时,76张赞成票里有26张来自非洲。 这一天是中国和非洲共同的节日。很多非洲代表在投票现场载歌载舞,坦桑尼亚代表身着中山装与会。毛泽东主席更是动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从这一天起,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翻开了新的一页,中非携手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共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吕国增这样解释当时非洲对中国的热情支持:“上世纪70年代许多非洲国家独立不久,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更需要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声音,需要在联合国等场合有替他们说话撑腰的朋友,他们很看重中国。” 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把中国和非洲都列为第三世界国家。毛泽东说:“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 政治上的定位使中非迎来了又一轮新的建交与合作高潮。 从1971年至1980年底,24个非洲国家同中国建交。中国援建的卢旺达糖厂、毛里塔尼亚水利工程、阿尔及利亚陶瓷厂以及多个体育馆……都见证了当时的中非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有很多非洲孩子都取名叫“中国孩”,他们或是被中国医生救治,或是为了纪念中国朋友为他们做过的好事。 卡翁达总统曾感动地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 1975年,中国在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援助项目坦赞铁路正式通车。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耗资9亿元人民币,先后派出5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67人长眠在铁路旁边。在此之前,坦赞两国曾向西方提出建路的请求,但遭到拒绝。 《世界知识》杂志社社长、中国前驻坦桑尼亚大使张宏喜说,中国的对非援助比欧美国家少,但非洲对中国的认同却远远超过欧美,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新的时期,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了与非洲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加入了优惠贷款和援外项目实行合资合作等新方式。 中国前驻非洲外交官汪勤梅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更有效地帮助非洲发展经济,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有所收益,取得更大发展。” 真心交挚友,日久见友情。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到中国访问的第一位外国元首、第一位政府首脑、第一位外长都是来自非洲。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长每年首次出访的都是非洲国家,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江泽民主席1996年出访非洲6国时,提出了中非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国家关系的5点建议,其核心内容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加强磋商、面向未来。 1998年,中国和非洲大陆最后一个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斗争任务的国家南非建交。当地著名大报《星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影响,早已让世界承认了中国,南非除了跟随世界潮流之外,别无选择。 这股世界潮流将中非关系带入新世纪,并创造出中非关系的发展高潮。 11月2日,游客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参观“美丽的非洲风情”大型图片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美丽的非洲风情”大型图片展吸引了众多游客,为人们认识非洲、感受非洲提供了窗口。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和谐中非 和谐世界 2006年4月27日,尼日利亚国民议会大厦众议院会议厅气氛热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出5点建议:政治上增强互相信任;经济上扩大互利共赢;文化上注重互相借鉴;安全上加强互相合作;国际上密切互相配合。胡主席的演讲赢得了尼日利亚参众两院460多名议员的热烈掌声。 21世纪注定是中非关系中的一个崭新时代。 世纪之初的2000年10月,4位非洲国家元首,80多位部长、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参加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中国庄严承诺: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 2003年12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在会议上推出了一系列合作新举措,如继续参与非洲维和行动,启动给予非洲34个最不发达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部分商品免关税待遇谈判等。 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确定了框架。论坛成立后的5年里,中国对非援助力度加大,减免非洲31国109亿元人民币对华到期债务,提前超额完成对非免债承诺。中非双边贸易额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将突破500亿美元。安全合作成为中非合作新的亮点。从2003年开始,中国开始向联合国在刚果(金)、利比里亚和苏丹的维和行动派出成建制的非作战部队。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非关系。今年1月,中国发表了首个针对洲际的政策文件——《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贺文萍说:“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也不会损害他国利益,其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她认为,中国和非洲正在结成一种比一般国际关系更加牢固的道义伙伴。 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将是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的核心内容。 在非洲国家的强烈要求下,此次会议已升格为领导人峰会。据国务委员唐家璇介绍,会议主题是“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中非领导人将确认中非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规划双方未来务实合作。峰会期间,中方将就加强中非关系提出一些重要主张和倡议,并就如何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发展提出具体举措,以落实中方宣布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五项措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说,中国和非洲最近几年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任务。但中国和非洲国家都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是这种认同感,使中非在新世纪有了更加广泛的共识和利益交会点。 5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而中非人民的友谊却在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正是在非洲国家的帮助下,中国11次在联合国人权会上挫败反华提案,联合国14次拒绝台湾“重返联合国”图谋,10次挫败台湾当局挤入世界卫生组织的企图。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均离不开非洲兄弟的支持。 非洲人民不会忘记:中国援款帮助49个非洲国家建成了近900个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建成铁路2000多公里,公路3000多公里。中国向47个非洲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员15000多人次,共诊治患者约2.4亿人次。还向非洲20个国家派遣了210人次的汉语教师,同时在非洲6个国家建立了6所孔子学院。 50年来,中国对非政策随形势发展在不同时期各有特点,但核心内容一脉相承,那就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这恰好应和了中国政府倡导的和谐世界的精髓——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曾说过:非洲有一种奇异的花朵,名字翻译成中文叫“昨天、今天、明天”。他用这种花来表达对中非关系美好未来的希望。 昨天,中非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在国际舞台上捍卫自己的权利;今天,中非为发展国内经济、为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明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将不断发展和充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繁荣、包容的和谐世界。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峰会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