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中文热讯 >> 正文
  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9亿农民收获沉甸甸的实惠       ★★★ 【字体:
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9亿农民收获沉甸甸的实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1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陈二厚 姚润丰 董峻)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时至年终,盘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时,农业无疑是亮丽的一页。在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和推动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关键词,中央和地方“好戏连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稳定、完善和强化,9亿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    

    3397亿元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及时注入新农村    

    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并明确提出“三个高于”原则:明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在“三个高于”政策统揽下,中央财政安排的3397亿元支农资金及时注入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这一数字比上年增加422亿元。中央投资安排农村建设资金约530亿元,其中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313.8亿元,比上年有所增加。

    在中央财政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地方财政投入也更多地“关照”农村。据初步统计,有20个省份的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其中有些省份支农资金增加40%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资金的到位速度也在加快。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显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51.7亿元良种、农机具购置、测土配方施肥三项补贴资金的到位进度明显快于往年。

    在加大财政“输血”力度的同时,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农村发展的“造血”机制也在逐步推进。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亿元,在全国10000个村开展培训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中央财政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6亿元,预计到年底将培训350万人。    

    多策并举可望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综合各方的信息表明,今年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在增加“真金白银”的同时,更注重各项支农政策的配合,突出表现在“四个首次”和“两个突破”。

    ——首次在春耕之前向农民公布了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

    ——首次公布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首次在3月初提前预拨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

    ——首次出台了对种粮农民的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政策。

    ——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政策不仅金额超过100亿元,而且补贴范围突破了13个粮食主产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补贴品种突破了仅限于柴油的涨价补贴。

    “这无疑放大了支农政策的效应。”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在宁夏红寺堡一处粮食收购点,两位妇女正在堆放玉米(2006年11月10日摄)。2006年秋季,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作物喜获丰收。新华社发

    在众多着力点和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拉动下,农民增收的“步伐”逐渐加快。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同比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762元,实际增长11.4%,连续三年保持了前三季度两位数增长;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继续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初步分析显示,今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去年增加300元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6%。

    权威人士指出,从目前形势看,实现“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粮食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衣、食、住、行”等农民切身利益得到更多保障    

    “各地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出现新的变化和积极趋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可概括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

    良好的开局不仅表现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四大难”问题,也成为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一组数字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与亿万农民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更多保障:

    ——2000万。在中央财政安排的40亿元国债投资的支持下,2000万不安全饮水的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水”。

    ——250万。来自中央财政的25亿元国债投资,使250万农户用上了清洁的农村沼气。

    ——175亿元。中央财政安排的175亿元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按照这一速度,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有望在5年内通上公路。

    ——12亿元。中央财政的12亿元投入资金,使中西部部分地区的农网得到完善,并顺利启动了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工程。

    ——89.7亿元。中央财政今年投入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89.7亿元,从明年起,全国所有农村中小学将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迁安一位农民向人们展示刚刚报销的医疗费(资料照片)。2003年河北省迁安市成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首批试点之一。几年来,该市农民的参合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累计为97.3万人次报销医药费5505万元。通过合作医疗,当地农民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也得到一定遏制。新华社发

    ——4.06亿。在中央财政投入的47.3亿元资金支持下,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平均50.07%的县(市、区)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参合农民4.06亿人。明年,这一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八成的县(市、区)。长期困扰农民的“吃药贵、看病难”问题正在缓解。

    财政部长金人庆日前表示,2007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比2006年有所增加。随着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的稳定和强化,新农村建设将取得更多突破,9亿农民也将得到更多实惠。

    链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年大事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下是一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记:

    ——2月21日,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

    ——2月14日,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开班式上要求,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从今年4月到明年1月,中央决定直接对全国5300多名县委书记、县长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专题培训。对全国的县委书记、县长集中进行专题培训,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各地和有关部门也举办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研讨班和学习班>>>>点击详细

    各地建设新农村>>>>>>

    分权聚民心:“四权”模式催生仪陇和谐新农村

    天津加快新农村建设"三进工程"推动农村商业变革

    湖北恩施:大山深处的新农村同样精彩

    兴十四村建设新农村 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宁夏体育下乡促进了新农村和谐发展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互联网第三浪涌向新农村 "阿
    大学生村干部:正成为新农村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
    新农村之困:五教授上书中央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
    人民日报12月24日社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部署2
    2007年新农村建设四大看点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