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废弃航母引发关注 专家称中国不会放弃航母梦想
作者:石江月  文章来源:世界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6 23:59:59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新华网资料图:中国购买的未完工的“瓦良格”号重型航空母舰

中国“航母”与反航母导弹再次聚焦西方目光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军队航母攻防战术的最新发展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重中之重是据称中国海军正在打造一个航母战斗群以及中国的反航母导弹。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加拿大的《汉和防务评论》、美国《军事评论》、香港地区《星岛日报》日前纷纷就此进行了频密的报道——

中国发力打造航母战斗群?

据5月20日的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四年前从乌克兰购买的航空母舰“瓦格良”号正在重新组装中,“瓦格良”号三年后将可投入使用,组成中国第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

根据数据显示,“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是中国继“明斯克”号、“基辅”号航空母舰之后购入的第三艘俄罗斯航空母舰弃舰。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瓦良格”号并非“油尽灯枯”的退役舰,而是“壮志未酬”的俄海军唯一大型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的后续舰——尚未完工却遭停建。

“瓦良格”号舰体虽未完工,但是已经花费了5亿美元。舰载机群是航空母舰的主要“杀手锏”,它承担攻击、制空、预警、电子战、反潜等多种作战任务,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航空母舰的作战效能。而舰载机的重量和尺度又直接取决于航空母舰本身的排水量和甲板面积。

“瓦良格”号重型航空母舰

据了解,“瓦良格”号巨大的舰体和飞行甲板已为搭载高性能的舰载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前苏联海军曾在与“瓦良格”号舰相似的“库兹涅佐夫”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苏—27K、米格—29K的滑跃起飞试验。第二艘采用滑跃甲板的航空母舰就是“瓦良格”号,甲板上升角为14度,10分钟可起飞12架次,即平均50秒钟起飞一架次。

事实上,有关“瓦良格”即将成为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的消息早在今天3月初就陆续传出。据香港《文汇报》3月透露,“中国军队将自行研究制造航空母舰,发展自己的航母舰队。”“目前相关研制计划已经在执行当中。而先于航母的研制,中国的舰载机、附属舰艇已经或接近研制完毕。”这一消息当时就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稍后,当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刊出消息称中国可能放弃航母改研发航母打击武器的消息之后,香港《文汇报》很快又引述内地权威人士的话说,“中国不会放弃航母的梦想”,否认了弃建航母的消息。

《文汇报》进一步详细报道说,中国海军首支航母舰队将成军,基地选在海南省牙龙湾东侧,可兼顾台湾海峡事态。正在组建中的航母部队为正军级单位,接受南海舰队及海军司令部的双重领导。航母基地选址海南岛三亚市牙龙湾东侧一个独立小海湾内,距国际品牌的度假酒店仅两公里左右,征地工作早已完成,防潜网工程也已基本完工,但陆基建设尚未正式展开。基地与航母战斗群均为正军级单位,比相隔数公里以停泊潜艇为主的榆林军港还高半级。航母部队主体为目前正在大连造船厂进行装备配置的乌克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辅以多艘护卫舰、驱逐舰及配备苏—27战机。

并无作战能力的“瓦良格”航空母舰

法国特工曾经登舰“瓦良格”号

事实上,“瓦良格”号从花落中国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1年,“瓦良格”号从乌克兰的港口被拖到中国大陆的途中,风波迭起,西方和台湾地区军情机构无不对之全程跟踪,甚至有法国特工暗中登上这艘无动力系统的航空母舰。

国际社会之所以对“瓦良格”号如此感兴趣,是因为看中了它的“巨大的军事潜力”。国际军事家们对比过美俄的航空母舰:美国航空母舰一般体积较大,如“小鹰”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同时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也很庞大,由十数艘大型舰组成。舰载飞机包括F—14、F—18C等近八十架战斗机,同时舰上一般会装备三座航空导弹发射装置、三座舰炮等武器,战斗力惊人。

但是美国航空母舰也存在一些“死穴”,如战斗群目标太大,其红外线、电磁、声响等物理场十分强烈,极易被雷达、声纳卫星等探测器所发现和监视。其次,美国航空母舰舰载机的使用要受到气象条件的严重制约。一旦风力达到八级、海浪为六到七级时,大部分飞机便难以起飞。此外,美军航空母舰战斗群物资消耗量也非常大,如果失去后勤支持,核动力航母的自给力仅12天,常规动力航母只有7天。

“瓦良格”号的特点可以说让强大的美国海军也感到头疼。因为它相对美国航空母舰虽显得小一点,但仍然能搭载40至70架舰载机,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同时自身也携带大量攻击性武器,而且舰载导弹不再像“基辅”级航空母舰那样暴露在外面,全部实现了垂直发射,飞行甲板因此变得空旷,隐身性能也随之提高不少。此外,该舰还采用滑跃起飞甲板,也减少了动力装置所需的燃料。这种长处让国际军界为之触动。

并无作战能力的“瓦良格”航空母舰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