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银联酝酿100余项收费 专家将矛头指向垄断利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6 22:54:01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本报讯 日前,由跨行查询收费引发的银行卡收费风波愈演愈烈,压抑多时的火药桶一触即发。在过去短短三年时间里,从对银行卡收取年费、小额账户收费到跨行查询收费,银行新增收费至今已高达20多项。这不仅大大突破了消费者的“底线”,监管者也有些坐不住了。 收费项目 令人眼花缭乱 据了解,银联正在酝酿的收费有100余项,原先免费的、属于对客户附赠的银行服务也正逐步恢复“身价”。与此同时,一些老的收费项目也纷纷调高了费用。 收费项目密集出台,自然引起了持卡人的强烈不满。 “查一下余额竟然也要收费,简直是想钱想疯了。”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小孙在谈及此事时言辞颇为激烈。作为一位持有近10张 银行卡的用户他备感无奈,“每年除了要交上百元的年费不说,有的还要缴纳相应的小额账户费,如果再加上跨行取款、跨行查询等费用,一年下来至少要被银行‘吃掉’几百元。” 像小孙这样的持卡人比比皆是。他们不理解,自己既把钱存到银行,又向银行贷款,是银行资金的提供者与利润的创造者,为何银行屡屡对他们下手? 广发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赵晔也有同样感受。他说,由于银行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他每天都能听到持卡人类似的抱怨,“服务一点没改进,钱却越收越多了,你们银行到底怎么了?” 矛头直指垄断利润 这场由跨行查询挑起的收费风波把中国银联推到了“风口浪尖”。 社科院金融所曹红辉博士说,中国银联给出的理由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服务占用了系统资源,收费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银联提高运营效率。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了解到,像花旗、渣打、恒生这样的国际银行巨头在香港并不收取银行卡年费,更不要说跨行查询收费了。 “虽然中国银联组建时的初衷是实现国内银行卡互联互通,抵御跨国公司以全球垄断优势在中国攫取垄断利润,但现实是,它成了国内唯一一家合法的卡组织机构,因为垄断,银联才敢执行不透明的运作方式,并寻求垄断利润。”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银联的这种做法深表痛心。 “所谓的成本只是用来唬人的借口。”某业内人士认为银联和银行整天拿成本说事有些可笑。他说,以跨行查询为例,一次大约是0.01M左右的数据,北京1500万人,以平均每人10天查询一次计算,每天也只有150万次的查询,即50M左右的流量。租用2Mb/s带宽就已够用,每个月只需2000元的租费成本,而它们却收取了1350万元的费用。“简直就是暴利!”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为175家,发卡量为9.6亿张。如果按每张卡10元的年费计算,一年的收入就是96亿元。 规范收费势在必行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卡规范收费已势在必行。 “银行收费市场化将提上银监会的议事日程。”银监会一位人士透露,在国际上,只有两类收费会由银行单方面宣布增减,一是随所在国央行 汇率变化而调整的贷款利率;二是所在国各级政府对各类银行账户征收的税费。至于中间业务收费,绝不会由银行单方面调整。因此,银监会需要对此进行规范,一方面,收费与服务要匹配,在具体的收费行为中,必须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坚决杜绝垄断行为。 那么,日后 商业银行将如何实施收费呢? 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博士建议,国内银行收费要建立在差异化竞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确定是否收费。比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市民银行很少对市民收费,因为市民是目标客户,一些大型银行的目标是大客户,这样才对一些小客户设置了收费门槛。 但某城商行卡部负责人却认为,作为收费的始作俑者,银联是国内唯一的、垄断的银行卡组织,没有竞争,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就无法降低,因此要想最终解决收费问题,决策层应该痛下决心,成立另外的银行卡组织,有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才能真正受益。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