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过量喝浓茶就会引起氟中毒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4 1:37:09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许多速溶茶里的氟化物含量超标,过量饮用会引发骨骼氟中毒。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中每升所含氟化物标准是不得超过2.4ppm,而市场上销售的普通型立顿速溶茶的氟化物为每升含6.5ppm。3月29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正式公布,被检测的立顿系列产品氟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立顿红茶的氟化物超标问题,虽说是让人虚惊一场,但却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喝茶还可能导致氟中毒。茶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饮料,对人体健康有众多好处,但就像吃食物要了解食物的性味一样,喝茶也要了解茶性。饮茶如果不注意方法,茶也会伤害你的健康,比如,经常过量喝浓茶就会引起氟中毒。 人体摄入氟的安全值是每日3~4.5毫克,如果长期超量喝茶,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预防氟中毒,要注意以下三点: 1.每日饮茶最好不超过5克。 2.少饮含氟高的砖茶。 3.老年人、肾功不良的病人不宜大量饮茶。 有些人喜欢喝浓茶,是因为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会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但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氟中毒的可能。所以,对于身处怀孕期、哺乳期、月经期的女性,以及溃疡病患者,严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病人,失眠者,发热病人都要注意少饮或不饮茶。 要想健康饮茶,还要注意“十二忌”: 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2.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5.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 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9.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10.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11.忌饮浓茶,咖啡因使人上瘾中毒。 12.不宜饮用的茶叶有:焦味茶、霉变茶、串味茶。 有人鼓励肥胖者餐前空腹喝浓茶,或饭后喝浓茶减肥。所持的道理是,餐前空腹喝了浓茶后,胃囊装满了茶水,自然就有饱胀感,不想再吃东西。而饭后吃浓茶,则可以刮除油脂,防止油腻积滞。 茶叶的成分包括有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儿茶素、黄酮类及其苷类化合物等,其中,咖啡碱的含量最高,占成茶干物质总重量的百分之四左右。 咖啡碱是一种白色丝光针状的结晶体,进入 人体后,能刺激中枢自律神经系统,提高人体代谢速率,促进胃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而茶叶碱、可可碱的作用,也和咖啡碱一样,所以,饭后喝茶能帮助消化,是可想而知的,但能不能刮除油脂则很难说。 反而,要注意的是,茶泡得太浓,喝得太多,会刺激胃酸和肠胃液增加,引起肠胃不适。尤其空腹喝浓茶,因为咖啡碱的作用,常会使心脏机能亢进,精神兴奋,有人会一夜失眠到天亮,对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而言,值得注意。 对胃肠不好的人来说,则更有刺激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之虑。 饭前喝浓茶,有损肠胃,饭后喝浓茶,则恐怕会加速刺激中枢自律神经,使胃肠消化加快,不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会感到肚子饿了,又想吃东西了。 如果此时不能控制忍耐,在下一餐还没到时间之前,吃了一堆点心、饼干,岂不白费苦心,还谈什么减肥呢! “喝浓茶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 一般说,正常人每天宜饮中等浓度的茶,一杯水放三克茶叶就够了(大约是一摄),每杯茶以冲泡三次为宜。一般人常饮太浓的茶不妥,因为太浓的茶,含有大量的咖啡碱,可刺激神经,特别是晚上饮浓茶可造成失眠。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胃病、便秘、失眠、神经衰弱、甲状腺亢进、缺铁性贫血的人,喝浓茶等于“雪上加冰”,会引起胃肠不适。 大量饮用浓茶会使心跳加快,这对心动过速的冠心病人,有诱发和加重病情的作用。 但有些人,有些情况饮浓茶反而有利。浓茶不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利水通尿、消食去腻的功用。“上了火”的人,喝浓茶可利水通尿;口腔发炎,咽喉肿疼的人,饮浓茶有消炎杀菌作用;患有龋齿的人,饮浓茶有防治作用;患窦房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冠心病人饮浓茶,可提高心率,有辅助治疗作用。 女性“四期”不适宜喝浓茶 经期 由于经血中含有高铁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成分,因此妇女在月经期和经期过后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品,而浓茶中含有大量鞣酸,在肠道中极易与铁结合发生沉淀,妨碍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孕期 孕妇喝浓茶,不仅易患缺铁性贫血,影响胎儿的营养供给。浓茶内含有较高浓度的咖啡因,可增加孕妇的心率和排尿量,加重孕妇心、肾负担,从而诱发妊娠中毒症状,不利于母亲和胎儿的健康。 临产期 临产期饮过多的浓茶可引起失眠。产前睡眠不足,往往使产妇体力不支,宫缩无力,从而发生难产。 哺乳期 浓茶中的鞣酸被吸收入血后会抑制乳腺的分泌功能,造成乳汁分泌不足,从而影响新生儿发育。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