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创新铸就大油田:冀东南堡10亿吨油田发现始末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9 23:20:26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油公司”管理体制:新的石油“大会战”模式 冀东油田管理公司现有在职职工4000多人,其中30%是科技人员。而目前参加油田建设的施工队伍则达20000人。 “实行‘油公司’管理体制,公司的施工队伍大都是通过招投标选择,这样我们在建设中就可以用到最好的施工队伍和最好的技术。”冀东油田公司副总经理金明权说。 冀东油田公司自成立就在公司的管理模式上采取了油公司管理体制。公司以管理、技术和勘探生产为主体,依托国际、国内市场,实行施工作业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作业单位,并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 冀东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张国旗说,油公司管理体制解决了过去油田开发靠油田自己组织各种队伍和大量人力进行,无论油田规模大小,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和施工能力最强的队伍整合起来为公司所用。 冀东油田公司勘探部主任边军说,油公司管理体制的另一个特点是石油的勘探和开发的核心创造力掌握在公司自己的手中。 南堡油田1号人工岛是冀东油田公司实现“海油陆采”的重点工程。为此,公司对国内外的潜海油田开发技术进行了考察后,决定采用人工岛来开发油田。 公司在考察了国内外的航道局和航道公司,最后通过公开的招投标决定工程由上海航道局来完成。目前,1号人工岛已经完成了70%,此后还要建设6座这样的人工岛。 据南堡油田公司经理冯京海介绍,相对海上钢制平台而言,人工岛造价低、寿命长。采用人工岛集中开发,配合井口槽批量钻井技术,可以大幅节约用海用地,“以前一口井占地12亩,使用井口槽技术以后,15口井占地才13.48亩,节地10倍以上。” 同时,井口槽批量钻井技术的使用也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以前搬安一台钻机要6天,在人工岛上,通过井口槽“滚动”,时间竟然缩短到13分钟。冯京海说:“传统意义上到处是‘磕头机’的油田,在这里变成了类似于有围墙的工厂,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铁人精神 成就石油梦想 “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就是找油,找不到就会不好意思见人。”董月霞的一句话道出很多石油人的心声。 冀东油田成立之初,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研究技术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油田勘探曾长期徘徊不前,当时的确有过“见人抬不起头”的感觉。 冀东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张国旗对此深有感触,“中国石油集团开会,我们习惯于坐在后面,因为我们是小油田。坐在后面说明我们有压力,但压力变成动力就是好事。” 南堡油田储量一落实,董月霞立刻把一头过腰的长发剪成了齐耳短发:“终于可以暂时减轻身上的担子了。” “我们不能选择大油田,但可以选择把一个小油田做大。”大发现使4000多名冀东石油人实现了梦想。 冀东油田技术上的成功,对渤海湾甚至整个中国石油的勘探都有借鉴意义;大发现过程中体现的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石油人优良传统,则是全中国石油人的宝贵财富。 南堡油田试油主管王爱利在重大施工和施工的关键工序,必定亲临现场,曾经连续在海上平台待了40多天,而一般人在海上平台待得最长极限是28天。从平台上回到陆地,王爱利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南堡油田勘探开发公司总地质师王成明,24小时驻守在钻探现场,因为劳累过度血压一度降至80/40,但他和同事的辛勤努力,创造了多项油田第一。2006年春节期间,为了避免一场即将发生的井喷事故,50521钻井队7人小组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刺骨寒风中,连续奋战8小时,最后全部累倒…… 冀东石油人说,冀东石油人是幸运的,成千上万石油勘探者中,能找到油田的,“也许不足千分之一”。但正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肩负着为祖国找石油的使命和责任,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孜孜以求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石油工业今天的成就。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