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陆克文现象”折射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7 16:10:36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11月24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工党领导人陆克文(左三)与家人庆祝在大选中获胜。据澳大利亚官方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澳最大政党工党在当日举行的联邦大选中已经获胜,获得众议院多数席位,击败了执政11年半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 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11月24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工党领导人陆克文(左三)与家人庆祝在大选中获胜。据澳大利亚官方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澳最大政党工党在当日举行的联邦大选中已经获胜,获得众议院多数席位,击败了执政11年半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 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11月24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工党领导人陆克文投票后离开投票站。 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11月24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工党领导人陆克文投票后离开投票站。 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澳大利亚大选终于尘埃落定,有“中国通”之称的工党领袖陆克文率领工党不仅一举击败了执政长达11年半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而且更是改写了一项纪录———他成了西方国家第一位会说中文的领导人。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世界上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相互往来,跨越语言障碍是必要的前提。澳大利亚与中国同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两国的领导人多一种“共同语言”,将使得两国间的沟通更加明晰和彻底。陆克文自己也表示,“当谈到中国事务,我想我有绝对的优势”。不少人可能还清楚地记得这样一幕,今年9月悉尼APEC峰会期间,在霍华德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的国宴上,当时还是反对派领袖的陆克文用流利的中文致欢迎词,并在随后的宴会中与胡主席用熟练的中文进行交流,抢尽了宴会主人霍华德的风头。由于语言相通,陆克文更是成了中文媒体追逐采访的对象。

          应该说,澳大利亚诞生这样一位“中国通”的总理,客观上有利于促进中澳关系。对中国情况的了解,可以避免双边交往中的误读或误判;更重要的是他的双重文化背景,使得两国人民间增添了不少亲近感。事实上,此次澳大利亚大选,中国媒体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陆克文成功当选,不仅迎来工党支持者欢呼雀跃,也成了中国媒体竞相报道的“宠儿”。

          “陆克文现象”的诞生,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从“中国制造”到“孔子学院”,再到“中国通”的西方领导人,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正向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广泛延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日前就撰文指出,陆克文的当选可以被视为中国崛起带来的正面反应的象征。

          不过,在为“陆克文现象”欣喜之际,不宜过于放大其中的“中国因素”。既然是“第一位”,也就说明还只是个开端,相比于英语和西方文化在世界上的主流地位,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依然有待拓展。同时,领导人个人的文化偏好并不必然决定其政治倾向。世界上有那么多领导人精通其他国家的语言,但并不代表他同那些国家交往时一定会有政策上的倾斜。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必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陆克文政府和霍华德政府执政理念上会有所区别,不少西方媒体评论,陆克文政府将对中国采取更加亲密的政策。不过,与其说这是因为陆克文是个“中国通”,还不如说是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需要使然。陆克文在竞选中表示,将与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进一步扩大合作关系,而澳美关系仍然是澳大利亚外交和战略政策的基石。他在11月25日大选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已经与美国总统布什通了电话,他说:“我向布什总统强调,我们重视澳美同盟。”可见,在“中国牌”、“亚洲牌”与“美国牌”之间,陆克文还是会掌握一种巧妙的平衡。(成 珞)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