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老板村官"能走多远? 农村基层管理的新课题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2 23:00:16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邱 炯绘 【核心阅读】 办理“非转农”,下乡当“村官”……旗下22家公司、净资产2.5亿元的刘群,只是重庆农村新出现的“老板村官”中的一个。就在他任职的垫江县,300多个村有“老板村官”67人。他们的出现,给农村基层管理带来新的变化,也带来待解的课题。 1月下旬,重庆两会上,新当选的政协委员刘群提交了一份关于城乡统筹的提案。43岁的他,是重庆长龙集团董事长,旗下22家公司,净资产2.5亿元,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今年初,他有了个新身份——“村官”,他还把户口迁到垫江县桂溪镇石岭社区,开了亿万富豪“非转农”的先河。 全票当选,要建西部华西村 “村官”村龄仅10天 冬天的石岭看上去有些萧索。去年12月,这里成立了社区居委会,但仍是熟悉的农村面貌。按规定,村委会改居委会,城镇户口居民得超过一半,石岭3500多人中有1900多人是城镇户口。 1月13日,刘群全票当选为居委会主任。由于石岭暂时保留农村建制,刘群实际上还是个“村官”。 2000年,长龙集团旗下的天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落户石岭村,发展成了垫江县的纳税大户。但多数村民对刘群其人只是听说而已。选一个下乡才10天的人当村主任,石岭人到底图什么? “刘群说要把我们村建成西部的‘华西村’,大家都很兴奋。”村民肖良政还记得刘群竞选当天的演讲,他家里有3个娃上学,最关心学费问题。刘群许诺,要让村里所有的孩子至少读完高中,困难家庭上学费用由村委会解决。他的竞选蓝图中,还包括硬化道路、医疗保障等过去大家只敢想想的事。 他显得与村里其他干部不太一样。干部们私下里嘀咕:“能长久吗?”也有老百姓怀疑他心不诚:“他公布的电话是另一个副主任的,有事找人都找不到!” 发展缺钱,刘群却“下乡不带钱” “蓝图”尚待变实惠 石岭村穷。村委会仅有的几张桌椅,是向刘群的公司借用的。在当地老百姓看来,石岭村发展最缺的还是钱。 刘群上任后,先给村里的困难群众发了笔过年钱。不过这笔钱不是他自己出,而是从民政部门争取来的。刘群来石岭村前,还从县委、县政府争取到一项优惠政策,对石岭企业减半收税。 “我下乡不带钱。”刘群认为,农村最缺的不是钱,是知识和思想,是愿意扎根农村的人才。 刘群上任后抓的大事,就是石岭村的发展规划。石岭村3000多亩地,在刘群的脑子里,被划成农产品贸易区、农产品深加工区、工业区、特种农业种养旅游开发区。刘群请来工程设计建设方面的专家实地勘察。石岭村3500多号人,在刘群看来,是培训过后就能出去赚钱的家政、电工、焊工。他在北京联系好了一家公司,不久就会来招工。他还准备办一所“农民大学”,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 然而,这样的“头脑风暴”要想变成看得见的实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资金投入仍然是个大问题。但刘群坚称,石岭村的发展不会用他个人或公司一分钱,因为他的志向是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可供其他地方复制的新路子来。 刘群的办法是,由公司或他本人出资与银行或信用社合作,在石岭设“村镇银行”。石岭村委会再向“村镇银行”举债,筹集石岭村前期发展所需的资金。 只是,石岭村本就欠了一屁股债,又要举债搞发展,老百姓会给他多少时间? 县委书记亲自“打招呼” “非转农”办理享特批 亿万富豪下乡当“村官”,没回老家,而是选了自己办厂的地方。有人质疑其动机,刘群称自己“毫无私心”。他说,把户口迁到石岭村并转为农村户口,就是想在法律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 刘群说,他也曾想过回老家长寿,但那边没人支持。相反,垫江县委则表现出极大欢迎,还“特批”了他“非转农”请求。 “我一提这个想法,县委书记立马表示支持,第二天就叫来(桂溪)镇党委书记、(石岭)村支书,交代他们尽量配合我。”据刘群回忆,桂溪镇随即给县委打了个报告,报告批下来后,刘群就此拥有了农民的身份。对此事,县组织部、民政局、统筹办、宣传部等部门都说“不清楚”。 事实上,刘群到石岭村去当村主任,本身并不要求他是农村户口。据《重庆市村(居)民委员会选举手册》上的介绍,选举村(居)委会主任,只要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取得社区管理方面的资格即可,并无户籍方面的限制。优秀人才,参选条件还可放宽。之所以要“非转农”,刘群本人的说法是“自己真心热爱农村”。 垫江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先行启动的3个区县之一,刘群所在的石岭村是垫江县“村改居”项目首批11个试点村之一。由于涉及土地流转、耕地保护等敏感问题,刘群享受的“特批”待遇不免让当地人担心:这会不会引发更多的有钱人到农村去圈地建房呢? 对此,垫江县委书记李光金回应说:“我们并没有就此放开‘非转农’门槛的意思,暂时只打算让刘群1个人试一试。” 对“老板村官”的管理很宽松 不用坐班咋工作 亿万富豪下乡去当村官,刘群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仅仅在垫江县,2006年登记造册的农村能人就达5000多人。2007年底村级组织换届,全县300多个村里选上党总支书记的能人达250多人,其中,像刘群这样的“老板村官”就达67人。 这种“老板村官”,一般都是本地人,外出经商成功以后,把资金和项目带回来,他们也愿意与乡亲们分享自己的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市场等资源。 太平镇松花村党支部书记陈道富,常年在昆明搞建筑工程。每逢全村遇到重大的发展问题时,比如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他就坐飞机回村处理村务,指导决策。当地村民都叫他“飞的”书记。 “这种‘能人治村’模式,我们正在全县范围大力提倡推广。”垫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汪天举说,“这些人熟悉农村情况,有回馈家乡的强烈愿望,也容易得到乡亲们的信任。” 对这类干部的管理,垫江县专门出台了很宽松的政策。凡在外创业的“老板村官”,工作重点主要是制定发展规划、引进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等。“老板村官”可以不实行严格的坐班制度,换言之,他们到底花多少时间在村级事务上,主要看个人意愿。 当地也有干部担心:短期来看,这类“老板村官”在修路、引进项目等具体问题上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据垫江县统计,2007年以来,全县村干部捐资近100万元,硬化道路145公里,新建产业基地130多个。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人回馈乡里的意愿能维持多久,他们支持农村发展能到什么程度,都难以控制。 村级决策机构对个人负责 为公为私怎监督 刘群等任“村官”,动机大多是“公益”。同时背后的隐忧不容忽视:一旦发展农村的“公益冲动”变成违规利己的“私益冲动”,谁能管得住他们? 更何况,这些“老板村官”,手里多少握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据介绍,石岭居委会组成人员,除了由镇里支付工资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及两个副主任以外,其余领导成员可由刘群任命。“刘群可安排副主任或主任助理名额不限,但工资自付。” 刘群拟设的机构,包括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福利保障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今后将成为石岭村的重要决策机构,但他们只对刘群负责,有人评价这实际上弱化了村民自治,也改变了农村传统的权力格局。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加上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社会资源,“老板村官”可以说对传统的农村监督机制几乎“免疫”。 “对这种‘能人村官’,我们还没有制定特别的管理办法。”汪天举称,“但大多数能人村官应该是值得信任的。” 当地有干部群众担忧:仅凭信任,能走多远?(记者 刘天亮)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