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环保、保密 3G时代“小灵通”不会被淘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通信信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4 20:56:30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经济实惠,使小灵通成为我国第二大无线通信网络;绿色保密,让小灵通创造了“低端技术,高端人群都用”的奇迹。可以肯定的是,在3G时代,用户对环保、保密的通信仍有巨大需求。因此,小灵通将不会被取代…… 据信息产业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固话用户持续流失149.6万户,仅小灵通用户数减少128.5万户至8325.9万户。小灵通用户的锐减不禁让人们开始对小灵通的发展前景心存疑虑。在3G已是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小灵通似乎将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然而据最新消息显示,中国网通近日将与日本运营商Willcom签署合作协议,引入后者利用小灵通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经验。Willcom已计划在日本国内投资20多亿美元建设下一代小灵通网络。作为3G业务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日本运营商大手笔投资建设下一代小灵通网络足以证明小灵通的生命力远未到日薄西山的时候。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我国固网运营商仍推动小灵通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举动,也足以说明仍有8000万用户的小灵通在运营商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绿色实惠是小灵通生存之本 应该说,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验证了“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从诞生那一天起,它就在面临一种尴尬局面。然而,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小灵通却上演了“星火燎原”之势,国内用户数一度超过9000万之多,甚至被人看成有望成为除GSM网络之后的第二大移动网络。 根据市场反应,小灵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低辐射,第二才是低话费。虽然人们首先看重经济性、实用性,但随着老百姓腰包渐鼓,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小灵通的低辐射正是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 “有线的价格,无线的享受”,小灵通低廉的资费适应了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无线通信需求,符合中国国情,这也是小灵通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创新使小灵通活力不竭 差异化的生存之道使小灵通在中国迅速崛起。尽管市场对小灵通的热度有所下降,但这是市场趋向饱和的正常反应。伴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小灵通市场活力不减。 首先,新的业务和应用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电信运营商也不断地进行技术和业务创新。在福建泉州,中国电信积极发展小灵通无线上网业务。用户可以使用小灵通上网卡配合电脑或PDA进行无线上网,上网速率已达128Kbps。中国电信与易查手机搜索还联合推出了名为“小灵通搜索”的上网业务。小灵通搜索主要采用短信方式向用户提供免费搜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铃声、图片以及生活信息。目前,小灵通搜索已经覆盖了全国190个城市,共540万条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41大类生活消费信息。 与此同时,两大固网运营商还积极进行其他新功能的探索。有消息称,中国网通小灵通即时通讯业务“灵信”已进入公测阶段。灵信用户通过小灵通短信、宽带PC客户端和未来3G客户端等多种手段随时使用即时通信服务,强调多种手段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中国电信的“网信”功能与中移动的“飞信”十分类似,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即可实现电脑与手机、小灵通间的短信互发。 其次,小灵通与固定电话不断融合。作为固定电话业务的补充和延伸,小灵通业务的发展和固网业务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电信“超级无绳”业务将座机和小灵通捆绑起来,将固话与小灵通共用一个号码,在家可用做固话,在外可用做小灵通,业务一推出就深受用户喜爱。在中国电信在去年推出的“我的e家”客户品牌中,e6套餐将小灵通再次与固话进行捆绑。业务的实用性使得“我的e家”用户短短一年内达到了1100万户。 保密让小灵通抗衡3G 虽然,我国小灵通的用户数量大幅下降,但目前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存量——8325.9万用户,而且,小灵通的设施经过多年发展,相对成熟、完善。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和财富。因此,拥有小灵通网络和运营权的固网运营商,不会在3G的进入期和成长期放弃小灵通,将使其与3G网络并存相当长一段时间。正如中国网通总裁左迅生已明确表示,“中国网通不会轻易放弃小灵通。”在今后的3G时代,固网运营商还会继续为已有的小灵通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我国小灵通运营商仍有意推动小灵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新消息称,日本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表示,将与中国网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Willcom将向中国网通提供利用PHS连接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经验,将来还将和中国电信签订同样的协议。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专家认为,技术重要与否的衡量标准是市场需求,并非技术含量的高低。小灵通无线市话和第三代通信网络是具有不同定位、不同市场的不同的技术,两种技术可以互为补充。中国通信市场对于无线市话业务潜在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小灵通业务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未来的3G业务共存。■本报记者 邹奕萍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