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我曾经那么喜欢法国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世界新闻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6 22:02:22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无言以对“历史盲” 我最近跟一些法国朋友争论过。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西藏问题涉及主权和民族尊严。独立和任何支持独立的行为,都会深深地伤害中国人。”然而,这些习惯了“法国式”思维的法国人,仿佛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继续找我辩论。最后我只好主动结束这种“聋子间的吵架”。 一些在法国工作多年的华人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都觉得,美好的法兰西形象在最近一个月里土崩瓦解。杜女士在法国工作了十多年,结交了很多法国朋友。她说:“这帮人都去过中国,很喜欢中国。可一谈到西藏问题,就露出一副救世主的样子,好像藏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一群历史盲!我恨不得给他们两耳光。” 法国媒体最近做过一些关于西藏历史的专题片,我耐着性子看完,但始终没有等到关于“西藏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还是农奴制”的只言片语。也就是说,从50多年前开始,法国媒体就偏离了公正的轨道。可想而知,经过法国媒体几代人的“努力”,这种偏离走向了多么荒唐的境地。一些无知的法国示威者居然跟我说什么,“藏族儿童不能学习藏语”、“藏族妇女被迫接受绝育手术”。对他们的无知,我简直无言以对。 这是4月7日拍摄的奥运火炬手金晶在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巴黎站的传递活动中奋力保护火炬。金晶,这位被网友们称为“轮椅上的微笑天使”、“最美丽的火炬手”的27岁女孩,是来自上海的残疾人击剑运动员,在7日巴黎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她用身体奋力保护火炬。 “作为法国人,我感到羞愧” 就我在法国的经历,我觉得很多法国人是自大而且闭塞的。这可以从他们媒体每天的报道中观察出来。打开法国各台的晚间新闻,关乎国计民生的消息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最后几分钟,才赶紧说一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 翻开法国地方性的大报,头版肯定是那些“乡土化”的报道,到了最后一版,读者才能找到巴以局势和伊朗核问题的新进展。 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之后,法国电台、电视台都做了西藏问题的辩论会。然而看多了,连法国观众都觉得无聊,因为总是那几张脸、那几张嘴,不是人权国务秘书雅德,就是无疆界记者组织的秘书长梅纳尔,而且邀请的嘉宾都是清一色的法国人。 直到10天之后,第一张中国面孔出现在法国电视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曲星。曲星一上来就对这份邀请表示感谢。他说:“虽然这个邀请来得有点晚,但终于有法国电视台请中国人上辩论节目了。”曲星事后告诉本报记者:“虽然是一对五,敌我力量悬殊,但我还是要去。至少我可以说出一些真相,提醒法国人注意一些基本事实。” 最近,《文汇报》驻法记者郑若麟,忙着上法国各大电视节目。郑若麟在法国工作10多年,和法国媒体过招的经验很丰富。他总结了法国媒体的“特色”:它们需要有不一样的声音,否则不真实;但这种声音不能太大。所以,只要是关于中国问题的电视辩论,从来不会看到中法嘉宾人数对等的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一种声音远远大过另一种声音。 郑若麟在最近一次一对多的辩论上说了一段精彩的开场白:“我想,你们今天请我来是为了进行一场真正的辩论,而不是立个‘被告’,让他来听法国对他的审判词吧?” 节目播出后,很多法国观众也觉察到这是一种“批斗式”的辩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郑若麟,对他表示支持,有的人甚至给他出谋划策,比如怎样用法国自己的例子驳斥法国人的提问。还有一位法国老人在电话中告诉他:“作为一个法国人,我感到很羞愧。” 同样的话,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位法国听众也说过。他说:“当无知的法国媒体和政客对中国、朝鲜、非洲国家横加指责的时候,他们已经把自己给妖魔化了!” (特约记者/汪若平)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