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少数欧洲政要为何变脸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8 23:29:28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自3月中旬西藏发生不法分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以来,一些欧洲国家政府首脑陆续宣布将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近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公开批评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政治投机”。他还表示,美总统布什“没有理由不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关系学院的金灿荣教授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专访时说,美国行政部门始终能保持战略理性,在外交政策成熟度上,立刻与英法等国分出高下。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则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美国政府的态度,反衬出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很孤立,难以形成大气候。 一股邪风忽然刮起 目前,国内一些热门网站上,流传着一份不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外国政要名单。其中,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捷克共和国总统克劳斯、波兰总理图斯克、爱沙尼亚总统易维斯、加拿大总理哈珀、巴西总统卢拉、日本明仁天皇等赫然在录。 仔细分析名单,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玄机。在西藏事件后,最早宣布政府首脑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是三个东欧国家:捷克、波兰和爱沙尼亚。由此,西方刮起了一股把西藏问题和政府首脑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问题挂钩的邪风。3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成了第一个为这股邪风助力的欧洲大国首脑,但德外交部却又宣称“总理本来没有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计划”。 4月初,一直表示会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突然跳出来,公开呼吁欧洲国家首脑应根据“北京与达赖对话”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他还在访英期间试图拉英首相布朗一起下水,但遭布朗明确拒绝。布朗曾一直力挺奥运,在圣火4月6日过境伦敦时,他甚至还亲自迎接以示态度。谁知到了9日晚,布朗却突然转向,宣布将不会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会出席闭幕式。10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所谓“西藏问题决议”,呼吁欧盟27个成员国首脑将“中国政府与达赖对话”作为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前提条件。 可以发现,政府首脑不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邪风从三个东欧国家刮到西欧各国,同时伴随着这样一个过程:即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煽风点火、颠倒是非,引导欧洲各国民意逐渐走向偏执。金灿荣教授认为,由于大众媒体在“西藏问题”上的刻意误导,在西方社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股偏激的民意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政治人物要保持理性,不跟风跑,是很难办到的。这就是欧洲国家首脑突然“大变脸”的原因。 去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访华期间参观“鸟巢”时曾表示:“给我留位子”。英国首相布朗曾一直反对奥运政治化。如今,他们却给世人留下了出尔反尔的不良印象。 上百位外国政要支持北京 西方媒体在渲染欧洲大国首脑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时,却刻意淡化了另一信息。据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3月10日对媒体透露,已有一百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表示将出席北京奥运会。这表明,即使英、法等几国政府首脑缺席,到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或其他活动的国际贵宾数量仍有可能创历史纪录。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等地刮起不利北京奥运的邪风时,世界其他地区却有许多国家的政界要人重申了支持北京奥运会的坚定立场。 金灿荣教授认为,实际上,从基本战略理性来说,一些国家用抵制奥运的方式对中国施压,只会激怒全体中国国民,影响中国与该国的基本关系;其所推崇的“藏独”、人权等理念也只会招致中国民众反感,促使海内外中国人走向团结。 运动员和观众才是主角 实际上,外国政要出席北京奥运只是锦上添花,运动员和观众才是奥运会真正主角。据悉,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奥委会都会参加北京奥运会,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最出色的运动员届时都有机会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4月1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运动员才是奥运会真正主角。”他强调,如果真的有政要不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话,只会令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感到失望,而不会影响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专家点评 / ANALYSIS 他们不来,北京奥运不会失色 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到目前为止,其实并没有任何一个外国政要明确表示要抵制北京奥运,只是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表示不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虽然他们都没明确表示是因为西藏问题,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他们以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施压手段。”何亮亮说,“这些政要不来就不来吧,奥运会不会因此而失色,失色的只是他们自己。在不了解西藏问题,不了解西藏和历届中央政府关系的前提下,把西藏问题作为破坏奥运会的一个手段,这样做只会加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何亮亮进一步指出,奥运会本质上是一个体育盛会,除了主办国的领导人,其他国家领导人是否来,来多少,并不十分重要。毕竟这个活动并不是中国自己的一个活动,而是一个国际体育盛事。(本报特约记者/周鑫宇)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