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云计算 微软对决Google:只讲“云”是不负责任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5 10:28:59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与李开复语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Google在终端的大举进攻。9月3日,Google Chrome浏览器测试版横空出世,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上线。主管该产品的Google全球副总裁Sundar连续接受了来自全球不同城市的20场电话采访,每个采访耗时1小时,其发布规模在Google历史上也属首次。而且,此前埃里克·施密特始终对外界否认Google正在开发浏览器,把保密工作做到了Chrome上线的最后一刻。

    10月21日,Google和T-Mobile又开始在美国销售Gphone手机,该手机由台湾宏达国际电子制造,名为“T-Mobile G1”。同日,Google公布了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的源代码。而在此之前,Google创办了由英特尔、摩托罗拉、三星、中国移动、eBay等34家公司参加的“开放手机联盟”,普及其开发的“Android”软件平台,目前已有多家手机厂商在着手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G1的上市只是第一例而已。

    短短一个多月,Google在终端推出的两大举措,剑指微软IE浏览器和Window Mobile手机平台,不由让外界怀疑Google是否丧失了对核心业务的关注,但事实正如埃里克·施密特所言,“Google所做的投资和工作都与云计算相关”。不论是Chrome还是G1,Google的目的并不是在对手的传统优势领域中竞争,而是着眼于用户进入“云”的入口。由此看来,Google强调Chrome并不针对任何同类产品,Gphone并不看中传统手机市场,而是注重在应用软件领域发展,并不完全是外交辞令。

    李开复承认,与微软相比,Google在终端方面没有优势,但他认为优势在时代变迁时往往会变成包袱。“IBM当初在PC市场也有很多优势,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出。优势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还是看公司怎么运作。”他同时指出,Google也在不遗余力地做终端方面的工作,因为这跟云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