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英媒系列报道点评中国60年 "60年的轮回是完满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0 21:25:48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虽然现在距离国庆尚早,但有的西方媒体已经迫不及待地为“中国热”升温了。英国颇具影响的《卫报》本周就专门推出针对中国的系列报道,以西方的视角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在强调中国面临种种挑战、“处在十字路口”的同时,该报也承认,中国正见证着“全球影响力的升腾”,“中国60年的轮回是完满的”。

    5月19日,两位记者冒雨拍摄燃放的“焰火国旗”。当晚,由6万个焰火筒组成的“焰火国旗”在“花炮之乡”湖南省浏阳市体育中心成功燃放。这幅巨型“焰火国旗”长48米,宽28米,是双面喷火的巨型架子烟花,也是浏阳人民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特别礼物。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卫报》推出的系列报道名为“十字路口的中国”。在该报网站上,系列报道的中文引言写道:“在传统中国文化中,60是一个轮回。不论以何种标准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轮回都是完满的。从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到今天的60年,从邓小平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0载,中国经历了动荡与繁荣。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中国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见证着其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升腾。”

    随后,《卫报》采用西方人熟悉的“七日探索”方式,在一周时间里,密集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对外关系,“速写”现代中国。在“第一日”系列报道中,该报首先对中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进行了讨论。报道包括对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的独家专访,米利班德认为,中美两国在未来形成“G2”集团是大势所趋,欧洲能否与之紧密合作,促成中美欧“G3”集团的格局是欧洲目前急需努力的方向。

    除此之外,系列报道还包括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审视。“中国走向全球”的分析文章称,随着西方出现稳定的信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再次迅速增长,中国将由一个净投资输入国变成输出国,这是中国各方面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不过文章同时表示,中国企业缺乏透明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疑虑。城乡发展的差距是《卫报》对中国经济关注的另一个话题。报道认为,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城乡两极分化严重。该报另一篇文章又分析说,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问题,已将农村问题列为优先发展议题。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系列报道“第二日”的主题,其中既谈到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也提到中国正在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推进环保事业发展。关于南水北调的报道说,这个历时半个世纪、耗资620亿美元的工程,最终目标是开辟出比泰晤士河流量还大的水路,巨大的项目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19日,该报还独家披露称,中美两国正就应对气候变化举行秘密会谈,今秋可能达成最终共识

    除了这些事关中国大局的宏观报道之外,《卫报》记者还走访了深圳的工厂、甘肃的戈壁、四川地震灾区等地,探索一些普通人对于从现代婚姻到爱国激情等各种问题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新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持怀疑态度,现在《卫报》的报道至少说明西方媒体已经开始辩证地看待中国的发展。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在经历风风雨雨后,国力确实得到增强,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世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应对像去年的世界粮荒和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世界灾难和挑战方面,中国凸显了实力,这都增加了外界对中国的认可和关注。

    对于西方媒体关注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李国祥认为,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差距、环境问题等,但这都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正努力解决的问题。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开放和自由,中国正崛起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外界对中国也越来越关注,报道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李国祥还表示,由于国情和价值观不同,中国不可能完全走西方国家的路,因此中国与西方的合作今后仍不会完全一帆风顺,双方的碰撞今后还会时常出现。▲(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本报记者 王 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