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华时评:让童年成为人生美好的记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1 1:34:07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李亚杰)明媚的阳光下,缤纷的色彩里,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孩子们欢快的歌声、童真的笑语装点得祖国山河更加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儿童是幸运的。我们党历来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对儿童事业倾注了无限关爱,寄予了殷切希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让大多数孩子衣食无忧,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全国3亿多少年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祖国温暖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中国儿童事业也是世界儿童事业的组成部分。儿童事业的进步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世界所关注。我国已签署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批准加入了《儿童权利公约》,制定和实施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使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具有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儿童也有一些苦恼。激烈的社会竞争、深刻的利益调整、海量的信息传播,使孩子们面临巨大的成长压力。许多孩子从背上书包那天起就开始了漫长的苦学之旅,不少孩子因为分数低一些就被打上“差生”记号,“节假日里不休息,兴趣班里无兴趣”成为许多孩子的苦恼。

    面对一双双天真淳朴的眼睛,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庞,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为了孩子们,我们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按照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纠正当前儿童教育培养中的各种扭曲现象,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让他们得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意外伤害也是儿童成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不时发生的侵害儿童权益事件,使我们看到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儿童安全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环节的薄弱。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需要通过教育、立法、行政管理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干预。

    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从小随父母四处漂泊的流动儿童,则由于户籍限制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难以享受到和城市儿童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建立和完善解决问题的综合机制。

    汶川特大地震中,成千上万少年儿童与成年人一起经历了磨难。他们用坚强乐观、勇敢智慧、互助友爱、知恩感恩感动了全中国,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尤其让人心疼的是那些在地震中受伤或失去父母的孤儿。我们要精心救治、仔细护理受伤孩子,悉心照料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帮助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爱,使他们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尽快康复。

    情是阳光,点燃明天的希望;爱是雨露,滋润幼小的心灵。当代中国儿童的成长与祖国的进步紧密相连。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小苗多得一点阳光雨露,让孩子更加茁壮地成长,伟大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