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模式"能否被复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8 20:22:08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中国模式具有独特性

    所谓中国模式,今年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议论。虽然什么是"中国模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大体含有这的意思: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吸收西方的先进经验,对外开放,吸收外资,鼓励民营企业,行政高效,实现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

    "中国模式"具有其独特性。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各大国中历史最悠久和文明进程从未中断的唯一国家,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特别艰难曲折。这种独特性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属性。这种独特性也限制了对中国模式的复制和传播。

    我们可以将中国与印度做个简单比较。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在未来肯定超过中国;当代印度文明与古代印度文明有长期的断层;印度曾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超过百年,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说法)。这一切都表明了印度的独特性。尽管中国的一些具体经验还是很受印度重视,并且在一定程度被参考和借鉴,但是国情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印度不可能复制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有复制的可能性

    不过,我认为中国模式在特定前提下还是可以被复制的。这种"复制"分两种情况:比较全面的复制,如越南;局部复制,如古巴、朝鲜。

    越南是复制中国模式最全面和最成功的国家。中国并没有向越南输出和推销自己的经验。1986年越南开始以华为师,推行"改革开放"的新国策时,中越关系尚处在低谷,中共与越共、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关系都没有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首先是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引起越南极大的兴趣。越南一位研究中国的资深学者1997年在香港告诉笔者,他从1986年开始根据(越共)党中央的要求,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每一步的经验并上报,作为中共决策的依据。越南实行包产到户之后,粮食生产迅速翻番,成为世界主要稻米输出国。去年11月笔者在河内参加一个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研讨会时获悉,越南不仅借鉴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也学习和借鉴中共的党建理论和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越共中央电子报总编辑陶维括最近对中国改革开放经验总结是: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共的领导,保持民族团结。

    越南作为东盟经济前景最佳的国家,作为亚洲又一个小龙,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政权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复制中国模式的结果。

    古巴和朝鲜都只在局部的、战术的层面,吸收中国模式的一些方向,例如古巴的土地承包制就是借鉴中国的经验,朝鲜一度允许自由市场以及有限度引进韩资。金正日担任最高领导人之后只出访过中国与俄罗斯,他多次访问中国,详细考察了上海和深圳。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模式在外国被借鉴的规律:越南、古巴、五朝鲜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越南的国情与中国最接近和相似,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复制中国模式。而一些采取西方的民主体制的国家,复制的可能性不大。

  不存在中国模式输出问题

    "中国模式"之所以受到重视,首先是因为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而过去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今年中国GDP很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其实中国的有识之士都清楚,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还不是经济强国,中国还远不是发达国家。然而国际社会已经将中国看成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是可以和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强国,美国、日本与欧盟也对中国另眼看待。由此一些西方学者担心中国在地缘政治和非民主发展模式方面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根本不存在西方所担心的中国输出"中国模式"的问题。中国并不是按照一个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开始发展的,是先有发展,后有模式,而且这个模式还是外界首先提出的。这同苏联模式完全不同。苏联当年对外推行其发展模式,作为与美国争霸的手段;当然,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由于受到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也主动采用甚至照搬了苏联模式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

    不过,"中国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贫富悬殊的问题等。还有学者提出中国模式主要受务实主义的原则指导,缺乏道德诉求。这或许是"中国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吸引力还显不够的部分原因。总而言之,"中国模式"不太可能广泛传播,西方的担心有点多余。(作者是凤凰卫视评论员 何亮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