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意大利汉学家史华罗:转型期的中国堪比文艺复兴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7 21:05:51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汉学家。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汉学系主任,现为欧洲汉学学会理事,《明清研究》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国明清史的研究,著作包括《明清文学中的自然观》、《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孔子与儒家学派》、《中国思想通史》等,参与编写《中国通史》。 本月初在京圆满落幕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汇聚了70多位海外著名汉学家和百余位国内顶尖学者,他们围绕“汉学与跨文化交流”的主题展开讨论。会议间歇,意大利汉学家史华罗接受了本报专访。 转型期的中国,堪比文艺复兴 新京报:你为何会选择汉学作为自己的毕生研究方向? 史华罗:上世纪50年代,没多少人喜欢汉学,可是我却从小对汉学情有独钟。远东真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喜欢这种文化。但是我父母不让我学习汉学,认为没有前途,他们觉得只有学习法律才好。于是我妥协了,在罗马大学法律系学习,但是我在学习法律专业的同时还在学习中文,这个爱好越来越强烈。因为我满脑子都是中国,后来我就干脆选择了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研究汉学,一直到今天。 新京报:汉学包容广大,那你为什么对明清文学情有独钟呢? 史华罗:这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明末清初是中国尚未被西方影响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成熟期。这个时期正好是在中西文化冲撞之前,是非常丰富、甚至很现代的时期,比如当时的苏州,相当现代化,经济高度发展,当然我不能说比现在的上海更现代,但当时江南的政治力量很弱,没法控制人的意识形态,民间有着很多的商业自由。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选择明清文学是个错误,因为和其他时代比如汉代相比,明清时期的文献资料实在太多了,真是看也看不完。 新京报:如果没有后来的中西方碰撞,或许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现代化和启蒙的开始。 史华罗:当然历史没法假设。到了清代,传统儒家又开始全面控制社会,明末清初产生的自由萌芽又被扼杀了。当然在明末,个人主义更加强盛,在那个时候,伦理这个东西更多是内心存在,而非外界强加的,这是很有趣的时期。还有很多东西,比如情感价值的表达,都很不一样,我觉得中国应该重新发现这个阶段。 新京报:从人性开放、启蒙和现代性等角度来看,这个时期是否可以和你的国家意大利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做比较? 史华罗:有可比性,我曾经写过文章,专门比较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明末的苏州。当然,社会不同,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和情感表达很多方面都不同。但即使这样,我觉得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也可以和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相比。 中国需要重新发掘历史遗产 新京报: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刚开始起步,但随后这个过程被清末闭关锁国和后来的战争中止了,你觉得这个时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史华罗:从某些角度说,过去的记忆没法抹去。但是,这种记忆基本上还是少数人的特权,大部分的民众都已经丢失了这段记忆。我没法说这种影响有多大,但我知道,只要人们能够反省过去的教训和成就,就同样可以重新挖掘历史,重拾可贵的东西。过去的记忆是一种遗产,只影响那些想知道它的人。我现在正在做的研究计划,就是去重新挖掘明清的丰富性,向中国人展示,你们有一个巨大的财富遗产,在几个世纪前曾经有着一个相当活跃、自由的社会形态。 新京报:反过来,你的意思是,现代中国人丢失了很多东西,所以现在需要重新发现? 史华罗:对,我觉得很多东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丢失了,比如“文革”就抹去了很多过去的记忆,重新勾画了一个现实,但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文化断层。过去的方式并非是保守的,重拾过去的记忆有时候也是一种进步。如果要重新学习,过去会是很好的样板。(金煜)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