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中国概况 >> 正文
  [组图]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 【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29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是全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内国际交往的中心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定都北京的经过

    1948年党中央关于召集新政协的《五一宣言》发表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纷纷响应。同年9月,党中央计划在1949年下半年成立中央政府。不久,东北战场辽西大捷,毛主席开始部署第四野战军的部队南下夺取平津。这一年的11月8日,党中央决定:在北平解放后,由薄一波先行赴平,为党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

  就在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时候,北平已被解放军包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古都获得了新生。2月3日,解放军入城仪式在前门大街举行,北平各界群众沸腾了,举城同庆,迎接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25日凌晨6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乘专列抵达清华园火车站,下午赴西苑机场阅兵,受到各界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6月15日,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次日,周恩来主持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副组长是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不久又增加沈雁冰任副组长,组员有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郭沫若、廖承志等16人。经过4次讨论,第六小组于9月14日一致提出建都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9年9月中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由香山移居中南海,并出席了政协筹备会第二次会议。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27日大会讨论《国旗、国都、纪年、国歌决议草案》,并逐项进行表决,全体代表以举手和热烈的掌声通过四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本年为一九四九年。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在表决前,沈雁冰汇报了第六小组的研究讨论意见,提出了定都北平的理由:“国民党反动派过去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便于依赖帝国主义,因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自己的国家,它依靠的是中国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北平为中国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政治上,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内,人民力量雄厚,规模弘伟,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历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来,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摇篮。 

  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中,将来有足够的扩充的余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达,有平沈、平绥、平汉、平沪等铁路干线,连络全国各地。总之从各种条件看,北平实具备现代大国首都的各种资格。因此,我们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当晚电台播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北京城鞭炮齐鸣,热烈庆贺。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作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与共和国一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概况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0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