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时间打分
谢小章
             我对韩寒和《三重门》的浅见

                                小章

    近几年潜心工作,偶尔写点小诗,疏于浏览小说。最多看看电视剧和金庸的屠龙记。昨天路过书店,走累了进去凑凑热闹。顺手拾起一本最近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黄浩和马政主编的《中国十少年作家批判书》翻翻。这一翻吃惊不小:中国,怎么就出现了这么多被批判的少年作家啊,而且还拿钱钟书、徐志摩、沈从文、还有李傲作比较!为之一怔,为自己的孤陋寡闻羞愧。于是买了回去细看。
    说真话,我对钱钟书、徐志摩的仰慕是五体投地。因此就对这本少年作家批判书十分的小心。
    入夜,翻开批判书,首当其冲被批判的就是韩寒。金浪题:“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陈错说:“所谓成功,不过是另一种失败”。书中,特别提到:韩寒继成名作《三重门》后,已“韩郎才尽”,还把《三重门》的片段昭然若是:“…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那药虽圆滑,内部居然十分团结,一齐使劲憋着不出来。”----再往下看,郭敬明、春树也被“抓”出来了----老实说,批判书我看了一半就没看下去,虽然不是云里雾里的,但我对某些提法和判断产生了疑议。首先是书中多次出现“80后”的概念错误。因为“80后”如果指的是文学现象,时间上不对,这些作品统统出在“90后”末“200后”;而如果指的是作者的出生,那“90后”出生(或者“200后”)的写手的作品也要算在“80后”不成?那这些“账”岂不是要挂在近几年出现的那些机灵的十来岁甚至是7、8岁的小神童身上了?其次,书中作者虽引经据典、洒洒洋洋,但给我的感觉好象还没有被批判者的吸引力大。于是,我放下书,夜不能寐,恨因自己的懒散而与当局文学有了“代沟”,竟然不知道韩寒和《三重门》,不了解郭敬明的崛起、春树的风采……
    月亮,把我从被窝里揪了出来。打开电脑,输入“三重门”三个字,老天开恩,欣然找到了韩寒。心想,《三重门》也和众多明星一样受着网络的宠爱,在电信世界里手到擒来----这小子够厉害。我象一只苍蝇如饥似渴地在一块肥肉上飞来飞去,和电脑亲热了十三个小时左右,废寝而没有忘食,几杯牛奶,一盒快餐,两包香烟,终于大功告成----而对批判书前功尽弃。
    哇,时置近午,韩寒变成中午的月亮,而不是太阳。因为我的眼睛和手脚都想睡觉了。入梦,方鸿渐玩世不恭的神情在我臆里晃来晃去,就象修女对陌生男人的态度,距离越近陌生感越强;而《三重门》(Susan)也和我捣蛋,纠缠着要在梦里约会----大有相见恨“晚”的妩媚。渐渐地,“80后”象一只蚊子一样,盘旋在我精神文学的上空,叮我的思,咬我的情,吸我的“血”……
    诚然,我无议于对这本批判书进行诋毁或者评判----我都没有看完;对没有看完的部分我表示十一分的歉意----我还应该感谢这本书无意中当了我的“红娘”。所以----我只是想说说韩寒和《三重门》。
    要说韩寒,先得谈谈我和钱老的“关系”。高中时候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翻书,看见《围城》。它被收藏得已经泛黄,我以为是黄色书籍,经同学同意,背着他老爸偷了回去。没有料想《围城》不但不黄,在我心里红得比“猩红热”还发紫。一偷成古,压在枕头下成了“文学大纲”,怕它出问题,时不时还拿出来让它透透气。大一时首次学校文学讨论上,一位标致得30岁还耍单身的中文女指导讲师刚巧在我身旁。我没事找事地悄悄问她:“你以为钱钟书如何?”,她反问我:“他----他是谁?!”。我感到惊诧,心脏差点害了高血压。一怒之下转身返回寝室把这本“黄”得发“紫”的书一把给撕了,从此谈“黄”色变。----毕业后觉得是犯傻,一口气买了两本回来,轮番呵护,同枕共济。由于对钱老的爱慕,我曾操刀上阵,习作《围城》续集,取名《城外之梦》,大约有了12万字时,有天朋友突然告诉我:你瞧,已经有人出版了《围城之后》。我激动着一把抢过来一看:是《围城》的不孝子孙。于是,罢了----虽然我看不上人家,可我自己也瞧不上自己,“借鸡生蛋”也许要生出个病鸟来呢。就此罢笔,改写小诗。
    ----看罢《三重门》,我为韩寒的博知和妙语而叹折。书中有的比喻甚至可以和《围城》平分秋色;有些思想超越了时代,令人难以想象;语言的精妙有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虽然带有泥沙,但是不乏委婉、壮丽之势;而对书中人物特别是林雨翔的内心世界的剖析和刻画,能够入骨三分、正反相兼、诙谐有加,淋漓尽致并贯穿始终!
    韩寒的文笔,曹文轩教授之所以认为“老到”,是在文字艺术的处理上,不仅有个性而且有深刻的创意。开篇,韩寒描写小镇学校:“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接下来说到家:“家庭就象一座山,双方都要拼命往上爬,而山顶只容一个人站住脚…”。在主人公初遇恋情对象,描写Susan的长发时写到:“那长发耀眼无比,能亮彻人的心扉,让女的看了都会自卑得要去削发,男的看了恨自己的手没有地方贪官的魔掌那么长…”。韩寒对“罗天诚”吻“小妹”下了一个特殊的定义:“…唇意志不坚定,决心不辜负上帝的精心设计…很简单的四片嘴唇碰一下,不足以说明什么,人非要把它看成是爱的象征,无论以前是什么关系,只要四唇相碰,就成了一对情人。”。韩寒藐视“表哥”分手:“分了手不喝酒,好比大完便不擦屁股,算不得攻得圆满,酒过后醒来,才算恋情真正消失的标志。”。《三重门》设计了一段写情书的情节:“以前软绵绵的似乎快要打瞌睡的字,今天都接受了重要任务,好比美国军队听到有仗可打,都振奋不已…梁锌君看过,夸林雨翔的字有人样。然后猛把信一撕为二…梁又拿出透明胶,小心地把信补好,说‘:我教给你吧,你这样,人家女孩子可以看出,你是经过再三考虑的,撕了信又补上寄出去,而不是那种冲动地见一个爱一个的,这样可以显示你用情的深,内心的矛盾,性格的稳重,懂啵?’。林雨翔佩服得无法言语。”韩寒评说书中女配角姚书琴:“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个大趋势。男人眼睛里的理想伴侣要象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象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牛奶只有和奶牛在一起才会新鲜,然而姚书琴这杯牛奶久久没有奶牛问津,逐渐演变成一杯酸奶。”。韩寒讽刺“诗人”:“诗人出诗集未果,就恶作剧。现代诗比蚯蚓厉害,一句话段(断)成几截都无甚大碍,诗人便故意把诗折断:夜/飘散在/我/的/睡眠里…深了/夜/深了/…谁的/发/香/久/久/久/久/…社长看了惊讶,问诗人可否组装一下,诗人摇头道一旦句子连起来就有损诗的跳跃的韵律,还说这不算什么,语气里恨不得把字一笔一划拆开来,社长一数,不过几十个字尔尔,但排起版来至少要一大页,没了主义。”……
    诚然,用妙语连珠来评价《三重门》丝毫不过分。第二天我买了一本增定版《三重门》,又重看了一遍----看罢后记、看完袁敏老师的“我编<三重门>的前前后后”,直到翻到最后一页,已经没有了文字,我还看着这一页空纸发呆,心想,这一页,也许是留给我的。
    于是,从网上我又查到了韩寒获奖作文《杯中窥人》,才知道韩寒早已文理如丝,两眼观天,聪明过人。当然,韩寒确实也狂傲不羁,以“上海一块大金子”自居,还反对应试教育。辨证地说,这是韩寒小资文人的弱态反应。比如休学、留长发和赛车。不可否认,韩寒也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只不过他提前脱离了。这就好比小鸡脱壳,有的脱的早,有的脱的晚;总不能一棒子打死说:“我没有脱过壳”吧?
    ----然而,韩寒有自己的本钱:驾驭文字的能力!钱钟书一生一本《围城》,成为世界文化奇谈。韩寒一书《三重门》成为当今一种“现象”,短短时间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足以说明他的实力。
    ……风流风流,不疯不牛!----反正我是中毒了。
    ----
    其实,我对《三重门》有感也有叹:比如故事所描写的语言环境和人物对话的层次,不应该是初三、高一的层次,而是比这个要高一些的层次,因此给人一种对人物、场景的不真切的感觉。再比如,有的地方模仿钱老有些露骨,“复写”之嫌露出马脚。另外,韩寒的幽默无处不在,只是有的幽默不很彻底,还可以升华,令人产生占了便宜仍然觉得不满足的失落。哎哟,还有书中太多出现一些用“英文”拼凑的情节或者说片段,大有张吉民嘴里“肉屑”的味道(得罪了,韩寒),真该打五十大板……话又说回来,一般人心理总会认为,既然是美丽的东西,就不允许它有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一旦有了瑕疵,就好象美女身上的腋臭,就是比其他人的要臭。但好的东西总是好的----尽管如此,《三重门》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它的亮点几乎遮盖了所有的瑕疵,让我们觉得这是17岁的骄傲,这是17岁的“《围城》”!
    当然了,韩寒无法和钱钟书相提并论。与《围城》相比,《三重门》的功力也只达三分之一。但是,韩寒才17岁啊,他写出了百岁老人也望尘莫及的小说!这断不是用“早慧”、“老成”就可以概括的!更不是用神童就可以解释的。他是不是圣仙?我甚至由嫉妒而在潜意识里胡乱猜测是不是有人在他的背后“指点江山”?那个人是不是钱钟书的弟弟或者后代?----但我应该表白:《三重门》给我带来的惊喜不亚于百米跨栏刘翔夺冠;前者是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后者是爱国精神得到的激励。毫无疑问,韩寒才华出众,但尚未盖世。对《三重门》来说,无论是他独立完成的,他是才子,就算是有人帮他他也是才子。对韩寒来说,他留长发也许能在才子的名头上追加一些才子的色彩;他赛车也许能够缩短与才子某些不相符的距离----无须非议。因为,《三重门》“开启了一扇时代的大门”(金浪)。不仅如此,韩寒还成了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就是曹文轩先生说的:不可思议!
            

(小章2005年2月22日于云南春城--xiexiaozhang@sina.com)

2005/3/15 13:13:023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