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一所高校的老教授沿用中国经典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的三字 韵文模式,以“人文”为本,撰写了一部《新编人文三字经》,其内容跨越数千年中外历史,并对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广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三字经》后的又一部挑战经典之作,在各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8月7日《东方早报》) 笔者对新《三字经》是持赞许态度的。文明社会应该大力呵护任何致力于健康文化建设的努力,而不应用“枪打出头鸟”的态度对待新《三字经》。在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种先进文化成果的今天,理应以更加宽容的胸怀对待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旧《三字经》我们都需要。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它们都可以成为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文化需要传承,这是我们需要传统《三字经》的基本依据。《三字经》的三字韵文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青少年诵读,而它内容涉猎的广泛性,集文史哲于一身的综合性特点,也可以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水平。因此,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国人进行国学教育的启蒙教材之一。《三字经》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其内容和形式的合理性,也展示了它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吸收和继承其中的精华,并传承下去。 文化也需要发展和更新,这是我们需要新《三字经》的主要理由。毕竟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一体化,让中华民族不仅要面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应对世界文化的浸透和影响。国门开放和全球合作已经不可逆转,像传统《三字经》那样只关注本民族传统和本国历史的思维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我们必须放眼世界,完整认识历史把握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把全新的内容充实到青少年的启蒙教育中。这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据介绍,新《三字经》分为“中华篇”与“世界篇”,主要体现出现代性、人文性和反思性。全篇以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反映当今人类进步成果和时代精神。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新、旧《三字经》并存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人认为,老《三字经》里包含的封建时代礼教,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种很疯狂的做法让现在的小孩子学习免不了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过分低估了当代教师和青少年的鉴赏力。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中小学坚持让学生诵经读史,却从未听说过有哪一个孩子模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样子刻苦攻读。而对于新《三字经》“表达得有些浅显,不能与传统的经典读物相比”,我们也不妨借用一下这种良好的学习传播手段,促使青少年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进一步扩大视野。 总之,笔者感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新《三字经》中所体现的人文教育和传播思路,认真呵护这一初步尝试,并在学习研究及充分借鉴老《三字经》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代青少年特点和符合人文教育规律的启蒙教育之路。
相关报道:
苏州一高校教授撰写《新编人文三字经》惹争议
"巴菲特"入编《新三字经》 被质疑颠覆传统经典
“三字经”进校园,并不一是坏事
《三字经》培养不出现代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