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标志:遵义会议
背景:一条河流把遵义城一分为二,她的名字叫湘江。而在另一条与之相同名字的大河两岸,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踏上长征路的中央红军历经血战,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中国革命的航船,驶入了最为艰险的航道。
故事:90岁的原红1军团警备连战士杨世林还记得,那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小洋楼,他的哨位在南门。
天刚擦黑,大门上的煤油灯亮了。杨世林看见,李德来得最晚,穿了一双大皮鞋,紧握烟斗,一路无话。这位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代表在短短一年多里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不仅葬送了中央苏区,而且使红军在长征初期屡遭重创。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城的这座小楼里发生了什么,杨世林这样的普通战士并不清楚。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此后的战局有了重大转机。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红军时西时东、引南实北,最终跳出了国民党军40万重兵的包围圈,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这一切,都是因为毛泽东重掌了红军的指挥权。
参加过遵义会议的邓小平后来说,遵义会议之前,我们党没有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
专家评点:(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中国共产党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35年在遵义,历史说: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了!
灯塔指引
时间:1945年4月至6月
地点:延安
标志:七大
背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窑洞办公桌上,都有一盏这样的灯。
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如豆的灯光,不仅照亮了窑洞,也把无数人的心照亮。那高耸于黄土高坡上的巍巍宝塔,如同光芒四射的灯塔,指引着千千万万热血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故事:“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62年前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里那条醒目的标语,深深地印在现已96岁的七大代表方强脑海里。
“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七大结束后仅仅两个月,我们就赢得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方强说,在每个历史关头,党都必须有鲜明的旗帜,使全党“有所指望”、“知所趋赴”。
“有所指望”和“知所趋赴”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份1942年出版的报纸披露,北平大学生到大后方去的占20%,投奔解放区的则达70%。
方强记得,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延安的既有大学生,也有文艺界名人,既有海外归来的华侨青年,也有国际友人和国民党军政人员……
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地。国际友人柯棣华大夫惊叹:“奇迹,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美国记者斯蒂尔在访问延安10天后感慨地说:“我觉得在延安的访问中,真正体会到了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要是我在延安住上11天,那我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专家评点:(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逄先知)
收入《毛泽东选集》的159篇文章中,有112篇是毛主席在延安和陕北其他地方的窑洞里写的。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
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