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当代文学 >> 纪实传记 >> 正文
  [组图]30岁《新闻联播》的台前幕后       ★★★ 【字体:
30岁《新闻联播》的台前幕后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30岁《新闻联播》的台前幕后》
点击阅读关于《30岁《新闻联播》的台前幕后》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佚名    著作来源:华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3

 

    导播是直播现场的“老大”

    1996年元旦,《新闻联播》延续了18年的录像播出的方式正式被直播取代。直播虽然时效性增强了,但出现意外和错误的机会也增加了。导播成为《新闻联播》顺利播出的一个有力保障。

    《新闻联播》是新闻编辑部里唯一一个编播合一的节目,导播有两个基本职责:一是新闻节目直播过程的协调员、指挥员;二是相当于报纸版面的责任编辑,要编排节目,为节目把关。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又是需要播音员、放像编辑、字幕编辑、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灯光等多工种配合。因此导播要协调各工种、各系统,现场所有的人员一切都要听从导播的指挥与调遣,导播是直播线上最权威的声音,就像是神舟六号发射前喊“5、4、3、2、1”的那个人。中央台领导曾开玩笑说:“在直播现场,导播就是老大。”

    《新闻联播》有“新疆的罗京”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偏远的地区,少数民族还没有完全掌握汉语,从1980年开始,《新闻联播》就被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播出。播音员沙依然说:“我是新疆的罗京!”

    翻译播出《新闻联播》开始时周期比较长,1980年时,《新闻联播》一周之内的重要新闻汇编成半个小时的节目,每周播出一次;到1982年改为每周三期;1986年是隔日一期;到1999年9月1日,进行了“大提速”,把编译后的《新闻联播》提前到当天晚上11点播出;2006年9月15日再次提速,每晚9点半开播。

    2006年11月,编译中心代表团到中央电视台参观,这是沙依然这个“新疆的罗京”20多年来首次到北京。虽然以前看了无数遍在《新闻联播》里出现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等,都非常熟悉,但身临其境还是让他感到非常自豪。他说“参观《新闻联播》演播室时,坐在罗京坐的椅子上我有种回到娘家的感觉”。宗禾 

  《新闻联播》30年大事记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

    ▲1981年4月13日至21日,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作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1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报天气预报节目。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点提前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

    ▲1996年元旦,《新闻联播》实现以直播方式播出,带来时效革命。

上一页  [1] [2]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著作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