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当代文学 >> 当代诗歌 >> 正文
  宿松新诗发展状况       ★★★ 【字体:
宿松新诗发展状况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宿松新诗发展状况》
点击阅读关于《宿松新诗发展状况》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宿松文联    著作来源:桑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6

 

宿松地处逶迤绵延的大别山南麓,浩瀚奔腾的八百里皖江之首。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博大深邃、逍遥隐逸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特色。吴楚文化在这里交汇,皖江文化、荆楚文化、赣江文化在这里交融,禅宗文化、马祖文化在这里碰撞,黄梅戏、文南词从这里发源。

宿松诗书文脉悠远流长。这里曾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显贵到此游览或隐居,秦始皇、谢灵运、陶渊明、李白、顾况、罗隐、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朱元璋、刘基、李时珍、王守仁、汤显祖、袁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夏明翰、陶行知、公刘、流沙河等,都观光流连过宿松的山水名胜,并留下无数脍炙人口、动人心魄的诗文。现存各类文化遗址、墓葬、古迹、石刻53处,其中国家、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5处。

宿松是诗书文化昌盛之地。自古就有“黄梅戏曲之乡”的美誉,诗仙李白曾两度来到宿松,与好友当时的县令闾邱吟诗议政、对酒放歌,留下了“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千古名句。据史书记载,这里曾出进士40余名,五里万元石氏一家先后9人进士,石葆元“祖孙三进士”,趾凤贺颀、贺欣兄弟同榜中士,被世人称为“一家四进士、兄弟两举人”。明朝时期,宿松人汪泰任湖广武冈州守,著诗文集《梅花百咏》;万历举人方际明则著诗集《治心集》等三部。清统兵元帅石良在运筹帷幄、统领百万大军之时,也常作诗吟词。清朝翰林编修、桐城派名人、皖江文化的倡导者朱书诗作颇丰,著有《仙田诗在》四部诗集。光绪时翰林院庶吉士石长信、曾国藩家庭教师赵蔗诠的诗集《东寅堂》广为流传。民国时期,诗人胡大顺《幻想诗书集》作为私塾读本。

宿松诗坛百花争艳、生机勃发。全县现有诗歌社团25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8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2人,中华诗歌学会会员22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24人,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35人。有30人正式出版新诗集57本。宿松诗人队伍异常活跃,在当代中国诗坛具有较大影响。著名诗人作家贺东久,创作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名扬天下。中国作协会员,曾任《诗歌报》编辑祝凤鸣,1998年参加《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四平,出版诗论专著9部。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80后著名诗歌评论家、文学博士杨庆祥发表诗歌评论近20万字。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嗣照长期坚持诗歌创作,著有《感悟人生》《归来的雪》《抵达秋天》《高嗣照现代诗选》等四部,刘鹏程、浪濯、司舜、木叶、金松林、张劲松、北岸、余琳芳、余芝灵等50余诗人发表了大量的诗作。他们在这块质朴的热土上,秉承深博、厚重的吴楚文化精髓,用诗歌放飞梦想,吟唱生活,描绘未来,把宿松诗歌名片递向了全国,递向了世界。

一、诗歌组织

1、松兹诗社:1984年,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吴云飞和诗人王振寰等一批老诗歌爱好者发起的一个全县性诗歌团体,发展社员100多人,出版铅印书本型《松兹诗选》4期,组织诗歌集会10多次,在全县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一个兼容古体诗和新诗的诗社,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宿松诗歌复苏和繁荣的开始。

2、芦笛诗社:1984年,下仓埠诗歌青年张劲松、胡本勇、杨四平等自发组织,社员20余人,出版油印诗歌刊物《芦笛》3期,开展经常性集体诗歌活动,持续时间三年。

3、犊诗社:1984年,许岭诗歌青年蔡照、周可兴、朱岩岳等自发组织,出版油印刊物《犊》和《许岭青年报》共3期。

4、罗汉尖诗社:1985年,全县性诗歌团体,由时任团县委副书记的石承抚和诗歌青年张向荣、刘升华、汪小雅、陈明、桂玉等组织,发展社员50余人,出版油印诗歌刊物《罗汉尖》6期,开展经常性集体诗歌活动,持续时间三年。

5、大别山诗社:1985年,佐坝诗歌青年黄葵、洪宏业、宗红林等自发组织,辐射全县及全国,发展社员50余人,出版铅印诗报《大别山》两期,持续时间一年半。

6、信鸽诗社:1985年,由宿松师范学生诗歌爱好者陈文丰、刘鹏程、澎河等在学校支持和老师吴忌指导下组织,发展社员100多人,出版油印诗歌刊物《信鸽》6期,持续时间3年。

7、诗汇诗社:1985年由宿松中学学生杨四平等自由组织发起,在全国组织诗社社员80余人,编辑出版《诗汇》诗刊2期,由著名诗人臧克家题写刊名。

8、秋韵诗社:1986年,河塌乡诗歌青年张爱萍自发组织,铅印报纸《秋韵》2期,持续时间1年半。

9、太阳帆诗社:1989年,由程集诗歌青年浪濯、老实、江郎等自发组织,出版油印和铅印诗报《太阳帆》10多期,后成为安徽省示范高中程集中学校刊《太阳帆》文学报,发展社员近100人,持续时间近10年。

10、南方诗社:1989年,全县性诗歌团体,由诗歌青年高嗣照、刘鹏程和老诗人汪长祥等自发组织,发展社员30余人,出版铅印诗歌报《南方诗歌》6期,对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持续时间3年。

11、宿松诗社:1992年,全县性诗歌团体,由诗歌青年吴忌、刘鹏程、杨四平、汪潜、邓声恒、木叶等自发组织,铅印诗报、诗刊《宿松人》3期,发展社员近100人,对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持续时间4年。

12、孚玉山诗社:1994年,全县性诗歌团体,由诗歌青年司红艺、吴少超等自发组织,发展社员30多人,出版铅印诗报《孚玉山》10多期,持续时间4年。

13、龙诗社:1995年,由程集中学学生石一龙自发组织,铅印诗报《龙》3期。

14、世纪风文学社:1998年,由宿松中学学生高尉自发组织世纪风文学社,编辑出版《世纪风》报4期。

[1] [2] [3] [4] [5] 下一页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17:诗人诗刊诗歌节诗歌网
    安徽诗歌地图
    中国诗歌城项目将落户安徽宿
    《中产阶级诗选》目录、后记
    生命中的树
    吴国栋《效颦集》
    安徽宿松成中国诗歌之乡
    "中国诗歌万里行"暨"宿松
    桑梓网致宿松·中国诗歌之乡
    宿松·中国诗歌之乡专题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