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政治法律 >> 正文
  中央党校总结“中国道路”的三大启示       ★★★ 【字体:
中央党校总结“中国道路”的三大启示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中央党校总结“中国道路”的三大启示》
点击阅读关于《中央党校总结“中国道路”的三大启示》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中央党校    著作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7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哲学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发展道路,可以得出许多启示,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开拓前进。

启示一:社会发展应以人的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而人的发展又只能通过推动社会发展来实现

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

社会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应首先关注的基本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是社会历史领域的主体,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领域所构成的社会结构体系则是与人相对应的客体。社会与人在发展中相互制约,但在价值上具有不同的意义:人的发展是目的,社会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不能离开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像人本主义那样抽象地谈论人,而是着眼于“现实的人”,研究人所在的社会,主张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通过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是为人民求解放,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目标的认识没有真正明确,以至于将社会主义教条化,把一些本来是手段的东西当成了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思考,将最终的关注点放在了如何才能使人民利益更好地得到实现上。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为人民谋利益这一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科学发展观鲜明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以此为指导,人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被牢固确立起来。

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还需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理应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有利的条件来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终体现。然而,由于我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至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人的发展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局限。这就要求我们以加倍的努力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的目标。

令人鼓舞的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已有很大提高,经济总量达到3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3000多美元,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化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实现,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民生问题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和解决。当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有的这些成果是有限的,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必须不断作出新的努力,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推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力求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 [2] [3] 下一页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著作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