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文坛丰碑 永为垂范——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 | |
作者:金炳华 文章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8 1:25:23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今年7月4日,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任部长、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先生诞辰110周年。作为为中国革命事业和革命文学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茅盾先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息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笔耕不辍、呕心沥血、为文学事业付出毕生精力的一生。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先生毕生追求真理,坚定信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茅盾先生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从1913年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开始接触进步的新思想,到1917年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茅盾先生从走上革命和创作道路开始,就把为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终极目标。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他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先生一生辗转于许多地方,但无论是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是客居于异国他乡,茅盾先生都在为党的事业辛勤工作。从早期创办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到30年代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展革命文艺,团结和壮大革命文艺队伍,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从抗日战争爆发,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到抗战胜利后,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积极参加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坚持和平反对内战的运动,有力地支持人民解放战争;从建国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支援各国人民的进步文化事业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辛勤工作,到新时期以后不顾病痛,为党工作,茅盾先生始终把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病危之际,为了表达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他恳切地向党提出恢复党籍的请求。中共中央根据茅盾先生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可以说,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努力为党的事业奋斗,是茅盾先生奋斗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茅盾先生人生历程中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茅盾先生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我国的文学和文化事业。茅盾先生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民族的挚爱具体化为兢兢业业的工作。全国解放前夕,他不顾艰难,来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的前身)主席。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先生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几十年来,茅盾先生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文学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一贯以极大的热情扶持青年作家成长。1981年3月14日,在茅盾先生生命最后的时刻,他致信中国作协书记处,信中说:“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茅盾文学奖就是遵照茅盾先生遗愿设立,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的。今天,我们可以告慰茅盾先生的是,茅盾文学奖现已成为我国文学界影响最大、最受广大作家和读者关注的文学奖项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学事业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发展。迄今为止,茅盾文学奖已经评选了六届,累计有29部长篇小说获奖,这些获奖作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创作日趋繁荣的进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作为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文学大师,茅盾先生一生勤奋创作,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茅盾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先生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7至1928年,他连续发表了最早的三部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首次使用了“茅盾”的笔名。1927年至1937年,是茅盾先生创作非常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中篇小说《路》、《三人行》;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标志着茅盾先生在创作上的成熟。尤其是《子夜》,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抗战期间,他创作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一批优秀的散文以及长篇力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先生创作出版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等著作。粉碎“四人帮”后,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不顾病痛,努力写作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政治社会文化史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茅盾先生作为“为人生的文学”最热切的主张者和实践者,始终不懈地以满腔热情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他的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为多种外文,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他还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翻译介绍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 茅盾先生的理想追求和人品文品,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缅怀这位文学大师的革命道路和文学生涯,学习继承这位革命前辈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是要从他那里得到精神激励和思想启迪,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弘扬发展先进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坚持真理和进步,对党始终不渝,一生追求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茅盾先生从青年时代接受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其一生屡经坎坷,直至生命的终点,对党始终不渝,依然坚守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他始终把个人命运和民族、国家和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党和人民,赢得了人民普遍的爱戴和尊敬。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增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文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应该像他那样,坚持为人民写作,深入社会实践,反映社会生活的创作原则,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茅盾先生倡导“文学要反映人生、反映社会,并服务于人生、服务于社会”的现实主义原则,强调文学的“激励人心”、“唤醒民众”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主张文艺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纵观他一生的创作,关注人生,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并进行客观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力求反映时代最本质和最深刻的内容,使他的作品有着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今天,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我们要继承茅盾先生等前辈作家的优秀品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感受时代脉搏,熟悉新的人物,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和伟大人民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在创作上博采众长、精益求精、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茅盾先生是“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贯主张建设新文学,要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吸取外国进步文学的宝贵经验。为提高艺术水平,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中外文化遗产,在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以多样的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要继承革命文学的优秀传统,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关心支持文学新人,善于团结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的崇高风范。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党领导下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联系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培养文学新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茅盾先生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作家的精神和作风,切实履行好作协的职责,努力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积极为广大作家服务,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中国作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虽然茅盾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但他高尚的人格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所创作的皇皇巨著,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的独特贡献,都将长存在我们心中。今天,我们缅怀茅盾先生,学习和弘扬他的崇高精神,总结他的创作成就,就是要从革命前辈那里汲取营养和力量,更好地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勤奋创作、努力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十一五规划”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一幅壮美绚丽的蓝图,这对我们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上的重要讲话,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三贴近”,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工作的基本导向,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使作家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树立社会新风的精神力量,努力创作出更多讴歌伟大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金炳华) 今年7月4日,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任部长、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先生诞辰110周年。作为为中国革命事业和革命文学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茅盾先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息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笔耕不辍、呕心沥血、为文学事业付出毕生精力的一生。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先生毕生追求真理,坚定信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茅盾先生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从1913年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开始接触进步的新思想,到1917年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茅盾先生从走上革命和创作道路开始,就把为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终极目标。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他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先生一生辗转于许多地方,但无论是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是客居于异国他乡,茅盾先生都在为党的事业辛勤工作。从早期创办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到30年代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展革命文艺,团结和壮大革命文艺队伍,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从抗日战争爆发,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到抗战胜利后,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积极参加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坚持和平反对内战的运动,有力地支持人民解放战争;从建国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支援各国人民的进步文化事业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辛勤工作,到新时期以后不顾病痛,为党工作,茅盾先生始终把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病危之际,为了表达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他恳切地向党提出恢复党籍的请求。中共中央根据茅盾先生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可以说,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努力为党的事业奋斗,是茅盾先生奋斗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茅盾先生人生历程中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茅盾先生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我国的文学和文化事业。茅盾先生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民族的挚爱具体化为兢兢业业的工作。全国解放前夕,他不顾艰难,来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的前身)主席。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先生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几十年来,茅盾先生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文学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一贯以极大的热情扶持青年作家成长。1981年3月14日,在茅盾先生生命最后的时刻,他致信中国作协书记处,信中说:“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茅盾文学奖就是遵照茅盾先生遗愿设立,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的。今天,我们可以告慰茅盾先生的是,茅盾文学奖现已成为我国文学界影响最大、最受广大作家和读者关注的文学奖项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学事业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发展。迄今为止,茅盾文学奖已经评选了六届,累计有29部长篇小说获奖,这些获奖作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创作日趋繁荣的进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作为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文学大师,茅盾先生一生勤奋创作,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茅盾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先生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7至1928年,他连续发表了最早的三部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首次使用了“茅盾”的笔名。1927年至1937年,是茅盾先生创作非常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中篇小说《路》、《三人行》;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标志着茅盾先生在创作上的成熟。尤其是《子夜》,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抗战期间,他创作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一批优秀的散文以及长篇力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先生创作出版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等著作。粉碎“四人帮”后,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不顾病痛,努力写作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政治社会文化史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茅盾先生作为“为人生的文学”最热切的主张者和实践者,始终不懈地以满腔热情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他的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为多种外文,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他还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翻译介绍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 茅盾先生的理想追求和人品文品,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缅怀这位文学大师的革命道路和文学生涯,学习继承这位革命前辈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是要从他那里得到精神激励和思想启迪,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弘扬发展先进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坚持真理和进步,对党始终不渝,一生追求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茅盾先生从青年时代接受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其一生屡经坎坷,直至生命的终点,对党始终不渝,依然坚守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他始终把个人命运和民族、国家和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党和人民,赢得了人民普遍的爱戴和尊敬。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增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文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应该像他那样,坚持为人民写作,深入社会实践,反映社会生活的创作原则,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茅盾先生倡导“文学要反映人生、反映社会,并服务于人生、服务于社会”的现实主义原则,强调文学的“激励人心”、“唤醒民众”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主张文艺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纵观他一生的创作,关注人生,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并进行客观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力求反映时代最本质和最深刻的内容,使他的作品有着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今天,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我们要继承茅盾先生等前辈作家的优秀品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感受时代脉搏,熟悉新的人物,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和伟大人民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在创作上博采众长、精益求精、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茅盾先生是“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贯主张建设新文学,要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吸取外国进步文学的宝贵经验。为提高艺术水平,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中外文化遗产,在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以多样的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要继承革命文学的优秀传统,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关心支持文学新人,善于团结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的崇高风范。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党领导下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联系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培养文学新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茅盾先生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作家的精神和作风,切实履行好作协的职责,努力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积极为广大作家服务,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中国作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虽然茅盾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但他高尚的人格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所创作的皇皇巨著,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的独特贡献,都将长存在我们心中。今天,我们缅怀茅盾先生,学习和弘扬他的崇高精神,总结他的创作成就,就是要从革命前辈那里汲取营养和力量,更好地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勤奋创作、努力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十一五规划”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一幅壮美绚丽的蓝图,这对我们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上的重要讲话,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三贴近”,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工作的基本导向,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使作家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树立社会新风的精神力量,努力创作出更多讴歌伟大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文汇报 2006 年7 月4 日 来源:中国网)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