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诞生了,10岁儿童张炘炀在他的父亲的辅导下,经过连续跳级,以5年的时间学完了12年学制的中小学课程,成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张炘炀现象”引起了CCTV、凤凰卫视等数百家媒体的关注,其父张会祥在本书中全面详尽生动地回忆了培养“神童”的经历,总结出“框架学习法”“量化为先词汇巩固法”等学习经验,解答了社会人士的各种质疑,并对目前学校教育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的语言是大白话式的,用顺口溜来总结家教经验,道理质朴,亲切感人,对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启发性。 张会祥新浪博客
会祥夫妇晚婚而又晚育,人近中年方得一子,盼子之情之切,爱子之情之深,较青年父母尤深尤烈。最感人的是他们把深沉的爱转化成一种为父母的使命感、宗教感。“经过一个自我再教育的过程”,“家长要有做出牺牲的准备,牺牲一点闲适,牺牲一点快乐,说到底就是牺牲一点自我”,“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一直有一个规矩,张炘炀学习时,我们当爸妈的不去做其他的消遣”。父亲从炘炀小的时候抱他到大街、公园、商店、河边……幼儿园;再大些,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上学后,指导孩子学习、跳级(高中只读了一年)。这期间,父亲几乎指导孩子的所有学科,他们既是父子,还是同学,又是朋友——父爱如此深沉,孩子怎么可能不成才呢?
我的儿子最终到底能不能成才,现在还没有定论,张炘炀学得比别的孩子快,这么早就“蹿”进大学,对这个事,有人有不同看法,有这样那样析担心,这些我都是理解的。我的教育方法公布出来,免不了有人会有不同看法,能不能借用,适不适合用,建议针对具体情况冷静分析。
这时候,不少人担心我是蛮干,是左倾冒险,都在嚷嚷“不能再跳了”,我自己也有过一点犹豫。怕环境变化太快,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三年级,张炘炀待了足有四个月。但经过观察,我最后还是决定让孩子根据学习的进度,继续跳级。这样,很快他又跳到五年级、六年级。
在炘炀两岁多到三岁的教汉字过程中,我严格掌握这么几个原则——以识认辨的掌握为度,绝不盲目冒进,什么是冒进呢?一看孩子既然认字都那么快,那么就趁热打铁赶快让他学习写字,让孩子拿起笔,这就是冒进。
我承认我这个思想很传统,很固执。让这么小的孩子脱开识字的本来任务去做“音律”的练习念唱,能让学生在优美音节的“陶冶”中形成美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我认为这种“教学创新”是一种扯淡。
“念嚷”式教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把诗赋篇章背得溜熟,但如果把单独的字词拿给他认,这个学生往往是露出茫然的表情
我给他传授了半天,大体意思是让这个家长给儿子开个“小灶”,“往前蹿几课”。
我建议家长开小灶,让孩子往前蹿,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糙办法。我本人辅导张炘炀多年,什么“死记硬背”“量化为先”,哪一样不是糙办法?可是糙也有它不糙的一面。物理学上有两个术语,一个是“动能”,一个是“势能”。我觉得这个“往前蹿”的招术,就是对势能原理的运用。
“预习兼做题,分数勤分析。”也就是我这一段时间的经验总结。自学效果的考评,惟一的尺度就是分数。要善于用分数说明问题,用分数调控情绪。“高压低抬”“横评纵论”“佳卷重温”,主要是让孩子在主观能动性方面有所加强,让他感到其实他也是分数的主人。在这种战略的推动下,张炘炀的成绩扎实地往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