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您解读。 易中天做客新浪谈新作 易中天新浪博客>>
在三国时代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刘备一直是一个谜。这个谜,就像他的字一样,玄之又玄。刘备出道的时候,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然而他所到之处,总能受到尊重和款待,曹操甚至认为只有自己和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么,曹操说了这句话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刘备是英雄吗?他为什么是英雄?
由于我们不能确知的原因,曹操出于一念之差放跑了刘备。龙归大海虎归山的刘备运气出奇地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从隆中请出了诸葛亮,而郭嘉则在北征的路上一病不起,英年早逝。这一出一去的结果,是刘备咸鱼翻身,曹操壮志难酬。那么,郭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和诸葛亮的异同又在哪里呢?
正如刘备是一个谜,诸葛亮也是一个谜。他似乎是上帝专为刘备准备的人才,他也似乎一直就在等待刘备的召唤。那么,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对刘备情有独钟,他在刘备身上又究竟看到了什么?
诸葛亮的出山,在《三国志》上只有短短一行字:“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行文字被罗贯中演义为非常精彩的一个故事。而《魏略》和《九州春秋》则说,是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的。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什么会被一再传唱?
刘玄德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深入讨论了天下的形势和今后的去向。在这个历史性的会见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其实,在此之前,早就已经有人为孙权做了类似的规划,即“东吴版”的《隆中对》。那么,这两个战略规划的意义何在,它们的异同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