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毛新宇:从背诵毛泽东诗词开始接触毛泽东思想 | |
作者:邱瑞贤 赵…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9 23:13:19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毛新宇接受记者专访。 就在毛泽东逝世31周年纪念日前夕,9月6日晚,近年来置身于军事科学院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毛新宇,在香山脚下的一个茶馆里接受了本报记者长达3个小时的独家专访。这位备受瞩目的伟人后代,坦诚直率地讲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以及伟人家庭的往事、坚守的家风和对未来的期望。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和满足,都来自于真正理解了一位伟人。而他,正是我的爷爷。”在这次前所未有的漫长深入讲述过后,今年37岁的毛新宇以这句话作结。 关于研究 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接受专访之前,其实毛新宇刚回到北京没几天。8月下旬他跑到深圳,担任当地国防教育活动的主讲人。同时已被国内数家高校聘请为教授的他,认为今年是其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记者:近年来,你一头扎入对爷爷思想体系的研究之中? 毛新宇: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研究,我打算作为我一个长期研究的方向,今年是我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记者:你大学时是学历史的,后来转到中央党校和军事科学院,这个转变是母亲的意思吗? 毛新宇:我先从历史转到党史,又从党史转到军史。这其中有我学习兴趣的转移,也有母亲的建议和指导。我是在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参的军,当时母亲和我商量,为了开拓我学习党史的眼界,以及尝试新的学习环境,母亲和爱人都动员我入伍,我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 关于个人 唯一嫡孙有着特殊压力 作为伟人的唯一嫡孙,毛新宇从小就生活在无数关注之中。他笑着自诩“久经被采访的沙场”,“这一辈子都和记者脱不了交道”。 记者:你曾经说过,伟人的后代其实不是那么好当的。 毛新宇:(笑)伟人的后代,大家都很关注你,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自律。 我觉得自己要承载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群众对你的期望很高,所以你要创造出一些成绩来,让大家满意。当然,这个过程很艰难,要达到群众的要求,压力也很大。事实上,世界上每个人想出任何一项学术成果,都不简单,都需要一个过程。 我想,可能每个人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都有不同的方法。至于我,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发挥自我价值,利用自己的优势,我也时常在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读大学时,应该是你最早感受到外界压力之时? 毛新宇:最早接触记者就是那个时候(笑)。大学时,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和老师到我的宿舍去,和我谈论主席的故事,他们的研究热情很高。那时学校里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是最红火的,我也常去老师家里做客,他们很喜欢和我交流主席的故事。现在去一些公共场合,经常有人认出我来,要合影、签名,问我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工作状况等。这些我都尽量满足,我知道群众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主席、对毛家的特殊感情。 关于家庭 伟人后代的特殊培养方式 伟人后代的成长和教育方式,到底和寻常人家有什么区别?毛新宇并不回避讲述其中的特殊性。而他更愿意把这种特殊教育方式的因由,归结为自己肩负一种独特的历史使命。 记者:伟人后代、特殊家庭,毛家的教育方式和普通老百姓家庭有什么不同? 毛新宇:我家是一个典型的革命军人家庭,爷爷在我6岁时就去世了,所以很多人都很难想象,我通过什么方式来接触毛泽东思想——母亲让我从背诵爷爷的诗词开始,从5岁就开始背诵,到10多岁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全部背下来。 我几次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转折,都会和妈妈进行商量,这也许算是一种特殊的成长方式?还有,我从小接受的是革命传统教育,也有机会接触很多老一辈革命家。所以后来我对党史和军史都很熟悉,这和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很有关系。 母亲从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奠定我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平台。我有今天的学术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中学时期她给我打下的底子。从读初中开始,妈妈就教我一些哲学基本知识,上高中已有很好的哲学基础,因此,我研究爷爷的思想比别人容易一点,领会得更深一点,就是因为奠定了很好的哲学基础。 爷爷离开我们31年了,今年慈祥的老父亲也离开了我们。我们全家都很怀念他。父亲在世时以他的实际行动来对我进行言传身教,他生活俭朴,默默无闻,为党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很低调,从不炫耀。这种优良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爷爷 兴趣习惯和爷爷非常相似 毛新宇说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就是他的爷爷。他觉得还没有从爷爷那里学到的一点就是,未读懂“无字之书”。 记者:你的童年生活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吧? 毛新宇:不可否认是相对封闭的,但是对外界也不是完全没有了解。很多人都喜欢问我,一生中谁对我影响最大,我都会回答是我爷爷。也许你们不相信,因为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但要知道,我是1970年出生的。在那个年代,我的整个童年阶段,无论学习环境和老师教育都围绕着毛主席的故事,从小打下的烙印是很深的。 记者:作为唯一的嫡孙,你觉得自己和爷爷相像吗? 毛新宇:小时候不觉得,越长大越发现很多遗传因素都冒出来了(笑)。比如学习的兴趣科目,都热爱哲学、历史、军事;运动方面都喜欢游泳、爬山;长大后就连读书习惯、饮食习惯都和爷爷非常相似,比如我也喜欢红烧肉(笑)。 爷爷很喜欢读书,我也是除了搞课题以外的时间都拿来读书;爷爷热爱传统文化,我也热爱。越成长,我越觉得,自己和爷爷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最不可思议的是学习习惯,我跟他一样喜欢在书上画记号,做笔记,手头常常有个小笔记本,把体会体悟记录进去。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还没有从爷爷那里学到。按照爷爷的要求,一个人不仅要懂“有字之书”,还要懂“无字之书”。但我现在只是读懂了“有字之书”,还未读懂“无字之书”,也就是社会实践。 关于家风 毛家后人基本不经商 2003年,毛新宇的儿子、毛泽东的重孙出世。为了表达怀念,这个孩子起名“毛东东”。从父辈那里承受的教育成长压力,如同接力棒一样,正成为毛新宇如何培养自己下一代的思考。他始终强调的一点是,毛家的家风不会变。 记者:对于毛家的节俭家风,人们津津乐道。 毛新宇:廉洁朴素一直是我们毛家代代继承的家风。从爷爷那一代到现在,我们没有改变过这个传统,这其实挺值得我们自豪的。你看我们,毛家后人基本不经商。父母从来不鼓励提倡我去经商,经常教育我要学习继承爷爷的优秀思想遗产。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很多生活细节都抓得非常严格。 母亲的思想和行事作风,从爷爷那里继承了很多,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比如“为人民”,“不要忘记人民”,“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这些话我们从小一直被在耳边强调着,一点一滴,几乎每天都要敲打。 记者:邵华将军似乎是一个对你要求非常严格的人。 毛新宇:(笑)我面对她时,始终都有点紧张。她从爷爷去世后到现在,对我的严格要求教育一直没有结束。不过我基本上达到了她的培养要求,她还是感到欣慰的(笑)。 记者:在你的儿子出生后,母亲当年培养你的压力,有没有转到你身上来? 毛新宇:我的儿子已快4岁了。孩子成长的道路,最终要他自己选择,我们总体的目标是希望他能够做毛泽东思想的继承者,至于会否成为科学家、军人,还是别的,具体的道路需要他自己选择,父母代替不了。 儿子很聪明,比我小时候聪明(笑)。他现在已经能背四五首曾祖父的诗词了。他对曾祖父很有感情,我们每年都会带他去缅怀主席。 记者手记: 交谈地点,是毛新宇定的,紧靠他终日学习和工作的军事科学院。从晚上9时至凌晨,连续3个多小时他依然谈兴不减,笑意盈盈。用他的话来说,还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长时间的专访。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期望分享、交流。 当然他内心也很清醒。“我知道记者和大家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但是很多问题即使你问了我也不会回答。也许过个10年,10年以后也许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再详细地谈。”聊到愉快时,他的坦率程度让我们惊异。 事实上,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准备时觉得比较敏感的问题,他基本上并不回避,顶多在说至深处时,提醒记者把握报道分寸。 让我们感到奇特的是,毛新宇拿着一大一小两把纸扇子来赴约。“我现在是扇不离手”,记者的观察让他十分满意,于是他立即主动“爆料”——他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家里已经收藏了4000多把扇子,最贵的是6000多元的纸扇子,最便宜的不过是飞机上发的纪念扇。他的这个爱好有明确的目标:“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扇子能达到1万~2万把”。说到母亲开始反对后来理解时,他轻松地笑了。 无论是谨慎的话语、复杂的理论,还是难得的轻松,都能让我们隔着历史迷雾和时间长河,感受到一位伟人后代独特的内心世界。(记者 邱瑞贤 赵琳琳)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