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胡耀邦子女:父亲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作者:刘畅  文章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5 23:18:29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走资派”的后代

    全家团圆的幸福时光转瞬即逝,很快“文革”开始了。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发配到了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劳动。“母亲被隔离审查,年近七旬的外婆被轰回安徽老家,音讯全无。父亲的秘书、司机也早就撤走了,满妹曾一个人住在三进大院子里,几十间房子空空荡荡……”

    胡德华当时还在上高中,那时他的理想是要做工程师,要考清华大学。然而刚读完高一,他被分配到北京市政二公司工作,负责修马路。“当时我的工种叫‘壮工’,听着都可怕。我一天能吃掉一斤八两粮食,可见体力消耗有多大。”

    胡德华记得,当时母亲比父亲受冲击还早,在“文革”中的境况更惨。“母亲孑然一身,在牛棚里熬了一年多。然而,刚强的她从来不谈自己在‘文革’中所受的煎熬,也从不抱怨。” 由于“文革”,胡德华笑称二哥刘湖是预备期最长的党员,“预备了将近十几年!”“二哥当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和现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一个班,她还是我二哥的入党介绍人。1966年5月,他成为预备党员。一般党员的预备考察期是一年,但他刚入党一个月就赶上‘文革’,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成为正式党员。”

    而老大胡德平,也因为“文革”改变了命运。196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在1967年毕业前夕,随着邓小平、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邓朴方和胡德平也成了“黑五类”子女。“大哥在北大成了受专政的对象,聂元梓等造反派把持的北大革命委员会,勒令他们接受检查,要他们反对自己所敬仰和信赖的父母。那时他的身心受到极大创伤。我大哥小时候特别淘气,但是后来变得越来越老实、沉稳。”

    胡德平的外表酷似胡耀邦,戴一副眼镜,书生气很浓。实际上,胡德平在进入政界以前,是个标准的学者。

    “文革”后,胡德平捡起了他心爱的历史学专业,考取了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侯外庐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做研究工作,后又担任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同时,胡德平还致力于“红学”研究。1983年,他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中青年红学研究者,成立了“曹雪芹研究会”,出任会长。为了考证曹雪芹的故居,胡德平到传说中的“黄叶村”香山一带考查,还出版了一本名为《曹雪芹在西山》的书册。一些红学老前辈,对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极为赞赏。

    1984年胡德平作为中共中央整党领导小组的特派员到了湖北省。在湖北时,他还创办了曾经轰动一时的理论刊物。从湖北返京后,胡德平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之后,被提升为统战部副部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