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韩国“书法申遗”是个误会 官员称政府没有计划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5 22:29:36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王羲之书写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由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写在高丽纸上的,所以书法应该被申请为韩国文化遗产”。据 说是韩国提出的计划近日在中国媒体纷纷报道,称韩国有计划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甚至提出要废除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等名称,统一使用韩国的“书艺”。就此事,《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韩国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一个误会。 韩国政府没有申请书法遗产 本报驻韩国记者只在韩联社一家媒体上发现了相关报道。韩联社中文网的这篇名为《中国欲抢先为书法申遗》的文章称,“由于日前传出韩国欲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内再次出现申遗争论。香港《文汇报》12日援引上海日刊《新闻午报》的报道称,最近,韩国正积极开展申遗工作,他们欲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文汇报》邀请专家反驳了书法发源于韩半岛的主张……”文章只是转载了中国香港的报道内容,并未提及韩国要申请遗产的问题,更没有进行突出报道。韩国其他一些主流媒体对此事处理得也非常平静,没有过多评论。 为进一步确认事情的真实性,《环球时报》记者13日采访了韩国文化遗产厅的世界文化遗产负责人赵孝裳(音译)。她说:“韩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都是由政府出面申请,个人和社会团体没有申请资格。”她同时说,目前韩国政府没有申请书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一些民间个人或团体可能提出过这种主张,但不能代表政府。 误会产生事出有因 由此看来,韩国并没有打算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误会,也是有原因的。不久前,韩国将与中国端午节有历史联系的“端午祭”成功申遗,前段时间还曾传出一些消息,如韩国计划将“中医”以“韩医”的名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韩国准备将汉字申遗等等,都让一些中国人对韩国个别学者提出的观点保持高度关注。 针对“韩医”、“汉字”的问题,《环球时报》记者也询问了赵孝裳,得到的答复均是,政府没有计划申请,可能是个别学者和社会团体提出的主张。针对这些事件,她说:“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澄清,如果两国政府层面能保持合作和沟通,将会减少很多误会。如果一些个别学者或个别团体的观点影响到两国民众的感情,那就太让人痛心了。” 对于端午节的问题,赵孝裳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解释。她说:“我们申请的是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所谓端午祭,就是迎接端午时进行的庆祝活动,而不是端午节本身,端午节确是起源中国,但江陵地区的端午庆祝活动则是具有韩国特有文化色彩,包括要举行祭祀、进行假面舞、农乐表演等一系列传统活动,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再明确点说,我们申请的是一项庆祝活动,不是一个传统节日。” 专家建议正确对待 就“书法申遗”风波以及近年来韩国积极申请世界遗产等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认为,书法“申遗”可能只是韩国个别人或组织提出的,个别人提出和韩国全国人形成共识是完全不同的。他说:“这些事情的历史沿革和传承关系在学术界都是有共识的,并不是有个别人提出就会更改历史。” 张颐武认为,东亚文明是东亚人民共同创造的,东亚的文化财富也是东亚人民共同享有的。“可能中国的影响会早一些、大一些,但东亚各国之间还是互相影响和互相沟通的。‘争遗’对大家发展自己的文化是没有帮助的。这种对文化和历史的争夺不是最近才有的,过去在韩国也有类似声音。但由于过去的信息沟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可能很多声音没有被中国人所了解。而在互联网和博客发达后,这类话题很容易被放大,变成公众关注的话题。” “一方面韩国个别人的表述也有些不得体、不恰当,甚至是不合历史事实,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一些人也显得有些敏感。但其实这些事不一定会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不必将其放大。”张颐武说,“我们应该对这些声音保持平和心态,因为这并不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地位或是中华民族的尊严。并不是说他们申请了世界遗产,中国就会低人一等。这与科技上的发明专利也是不同的。过去中国积贫积弱很容易产生悲情,如今我们综合国力增强了,没有必要反应这么激烈。如果对方上升为一个很大的事件,有必要进行讨论,但如果只是少数人发表看法,我们其实是可以一笑了之的,并不用太看重”。 延伸阅读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