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奥巴马创造美国选举神话 演讲如同马丁•路德•金 | |
作者:冯郁青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7 11:53:37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克林顿班底竞相“倒戈” 实际上,支持奥巴马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克林顿以前的助手和朋友。格雷格·克莱格是克林顿夫妇当年在耶鲁大学的室友和白宫时的座上宾,也是帮克林顿1998年打胜弹劾案的主力律师。尽管和克林顿夫妇有如此深的渊源,克莱格现在却是奥巴马的智囊。在接受《纽约客》杂志著名记者乔治·派克采访时,他这样解释这种转变:“95%是因为我对奥巴马这个人的激情。我真切地认为他是自肯尼迪以来,美国政坛上从未有过、新鲜的、让人激动的声音。” 罗伯特·雷奇是克林顿第一个总统任期时的劳工部长,也是克林顿夫妇相交数十年的朋友。此次他没有公开支持任何一位参选人。不过,他基于和克莱格同样的原因倾向于奥巴马。他相信政治上的鼓舞 (inspiration)是社会运动和社会变化的基础,能给予所有人和组织以力量。他对派克说:“奥巴马对我来说非常像肯尼迪。你离他越近,就越明白他的魔力在于其影响别人的力量,而不是任何具体的政策。他正以他本身来改变着社会。” 在派克看来,今年民主党人在希拉里、奥巴马之间选择,也就是在经验与“变化”、政治圈内人和外来者、第一位女总统和第一位黑人总统之间选择,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不同的政客中选择。这两个政客对于总统该如何执政,理解完全不同。奥巴马认为自己能成为“催化剂”,使美国人结束20年来的党争、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而希拉里代表了一种政治艺术,她相信变化应该来自良好的管理,而管理是一种她通过35年的政治生涯已经磨砺出来的技巧。 在内华达州初选前的辩论中,奥巴马承认自己不是很善于组织,但他认为,对总统来说重要的不是管理一个有效率的办公室,“总统要能给出这个国家往哪儿去的方向,然后组织和鼓舞足够多的美国人在这个目标下为变化而努力。”而希拉里将总统的工作与CEO相提并论,表示总统要能“管理和运行庞大的官僚体制”。 不过,希拉里对自己政治经验的强调,以及对总统职能的理解,显然没能在选民中引起共鸣。“超级星期二”之后奥巴马的11连胜明白地显示,选民们不在乎奥巴马有没有管理政府的经验。 一位奥巴马的助选志愿者在奥巴马获得南卡州胜利后返回华盛顿的途中,与本报记者在机场攀谈。她的话也许代表了很多选民的想法。她不认为经验会决定一切:“布什政府这些人,拉姆斯菲尔德(前国防部长)有经验,副总统切尼有经验,布什也有当过州长的经验,可你看,他们把这个国家弄成了什么样子?” 马克·金斯博加是克林顿任总统时的新闻事务副主管、戈尔2000年竞选总统时的高级助手。他在希拉里最近连遭败绩后对本报记者说,奥巴马的领袖魅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他,人们开始认为希拉里可能不会赢。金斯博加认为,希拉里在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方面都更有天赋和能力,但“归根结底,肯尼迪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领袖魅力,是在于他所传递出的信息。而现在普遍的观点是奥巴马更有鼓舞人心的能力,而选民们也不在乎他有没有经验”。 2月底《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每10位民主党人中有7人认为奥巴马激起了他们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期望,而只有54%的人认为希拉里有同样的能力;75%的人认为奥巴马作为总统有能力团结这个国家,53%认为希拉里可以。 奥巴马的新鲜面孔和号召力,使很多人认为他更可能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为民主党夺回白宫。上述民调同样显示,虽然大部分民主党人认为希拉里更胜任总统,但60%的人认为奥巴马更可能赢得大选。 “我选择奥巴马就是因为我相信他会赢,”在纽约工作的宾夕法尼亚人埃里克·基尔斯尼克说,“布什2004年获得连任后,我简直得了忧郁症。我在欧洲旅行的时候,简直羞于说我是美国人,恨不得说我来自加拿大。我最关心的就是要把共和党驱逐出白宫。”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