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毛泽东坚辞开国大元帅军衔 妙评十大元帅
作者:欧阳青  文章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23:56:58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1955年9月27日,金秋时节的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陆海空三军首次授衔仪式在这里举行。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被授予军衔,佩戴勋章,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在这一瞬间绽放。

    黄河出版社新近出版的《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披露了授衔前后的来龙去脉。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横空出世

    1955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简称《军官服役条例》),标志着经过5年时间酝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横空出世。

    同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予朱德等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由国家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授予。9月27日,中央军委专门发出电报文稿,并通过国务院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大会,公布授予粟裕等103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以将官军衔的命令。其中包括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在纵向上既与中国近代历史上实行的几次军衔制不同,在横向上也与世界军衔制中的“西方型”、“东方型”和“东亚型”等几种类型有所区别,可谓独树一帜。

    军衔制的核心内容是军衔等级的设置,各国军衔制的区别首先就在于军衔等级设置的不同。我军的军衔制与其他军队军衔制的军衔等级设置比较如下:

    与旧中国的几种军衔类型相比,多设“元帅”这一等这一级,在将、校、尉官中多设“大将”、“大校”、“大尉”这一级,虽然在理论上少设“准尉”这一等这一级,但在实际中却把“准尉”当作临时军衔来应用,兵则少设一级。

    与世界其他几种军衔类型相比,尽管主要参照“东方型”的苏联军衔制,但元帅比他们少设“军兵种主帅”一级,校官比他们多设“大校”一级,军士比他们少设“大士”一级。

    总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是博采众长、独树一帜的产物。我军设置“大校”军衔。考虑到师级干部较多,主要是解决师级干部军衔等级。设置“大尉”军衔,主要是解决副营级干部军衔等级。临时设置“准尉”这一级军衔,主要是解决大量副排级干部军衔等级。在解决这几个级别干部军衔等级的同时,我军军衔制的主要级别在外在形式上以“大、上、中、少”的顺序排列,也显得简明易懂,层次分明,便于记忆。

    既然是全军首次授衔,而且又具中国特色,所以评衔的标准和条件掌握得就比较严格,按照《军官服役条例》规定:

    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授予军官军衔,应以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中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为依据。

    9月23日和9月27日,通过正规的法定程序,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授予的1048名将帅正式诞生。

    当时10名元帅排序依次是: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10名大将排序依次是:粟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赓 谭政 萧劲光 张云逸 罗瑞卿 王树声 许光达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