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李君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 |
作者:李君如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9 8:31:20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资料图片: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李君如 (一) 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共产党国家——苏联和中国作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战略决策:苏联在1979年底决定出兵阿富汗;中国在1978年底决定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作出过许多与苏联不一样的决策,尤其是这一次完全不同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中国最终必将走上与苏联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研究和讨论中国改革开放问题前,我想首先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 (二) 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的重大政策。 对内改革,指的是要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对外开放,从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两个方面的重大决策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 这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因而又被我国人民称为“新的革命”。 在研究和讨论中国改革开放问题前,先要把“改革开放”这一基本概念搞清楚。 (三) 在我们的历史书上,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称这次会议为“标志”,是有道理的。因为,1978年的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和5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地位,提出迎接新科技革命,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任务。这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其引起的社会变动,最后都集中体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最重要的,是1978年5月发生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 ——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对毛泽东的决策和论述不能不加分析地教条式地执行,即不能搞“两个凡是”。这样,就把中国人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大讨论中,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年11月、12月那次中央工作会议,是一次传奇式的会议,一共开了36天。开这次工作会议的目的,是讨论提交给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关于调整经济发展计划和农业工作方面的有关文件。但是,会议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主要议题和议程。邓小平同志的建议是,从1979年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讨论这一建议时,一批老一辈革命家提出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审查文化大革命和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发生的冤假错案;包括对当时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的错误观点,也进行了批评。这次会议,在发扬党内民主问题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邓小平同志在这次会议闭幕会上所发表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随后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主导下,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标志着在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政治核心的领导集体,标志着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结束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的开始。 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变动。“解放思想”和“民主”,是这一政治变动的主题词。正由于有了这一重大的政治变动,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在研究和讨论中国改革开放问题时,必须重视这一改革开放起步时的特点。 (四) 在解放思想和民主的氛围中,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 这个历史性的大转折,包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从崇尚“个人崇拜”到弘扬民主法制的转变,等等。 在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中,最大转变,是中国人民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选择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 也就是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30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把过去实行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个年头。 这30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 ——中国人从死气沉沉中走了出来,中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大家只要到北京街头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听一听中国人的聊天,就可以发现中国人已经从各种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国社会内在的活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释放出来。邓小平同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四人帮’当权横行,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还有两年徘徊。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把中国的活跃,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变化和进步,是很值得重视的。 ——中国摆脱了大多数人连温饱也难以维持的贫穷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持续30年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这确实是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中国告别了物品凭票供应的“票证”年代和短缺经济,建立并正在完善商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物资短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粮食、食油、食盐、食糖、鱼、肉、煤炭、火柴、棉布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而且,有票还不一定有货,有货就要排长队。投机倒把盛行。而现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过去30年里,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长到4100多元;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25000万减少到2300万。尽管中国今天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减少,中等收入人口在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必须注意到的进步。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中华文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新树立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只要看一看今年中国人在诸如奥运火炬传递、抗震救灾等一系列大事中的表现,看一看中国人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就可以体会到了。“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已经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当代中国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新理解。 当然,在讲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考验,不会忘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挑战和考验,我们始终是十分清醒的。 (六) 历史,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历史经验,无疑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在改革开放这一艰辛而又伟大的革命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共十七大对此作了全面总结。在十七大总结的经验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这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就是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我们中国能够用短短30年的时间,就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其最重要的经验就在这里! (七)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到并体现在解放生产力上。 解放生产力,在改革的意义上,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把生产过程中的各方面生产要素都解放出来,包括把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解放出来,也要把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要素解放出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就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解放了出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出来,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把资本、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解放出来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具有创业能力的民间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出来了,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 所以,过去30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致力于研究的,就是用什么样的体制、政策和措施,把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等各种要素都能解放出来。 (八)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经验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包括要把人的因素解放出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解放出来。在我们看来,生产力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而且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放人的因素。 解放生产力中的人,包括要把人从束缚他发展的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主体。我们讲“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使现实的人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体。这可是一篇大文章! 要做好这篇文章,除了要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配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在全面改革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首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的因素的解放与经济体制有关,与政治体制也有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关;其次,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人的因素的解放与人的素质的开发和提高,即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关;再次,要加强社会建设,形成利益协调机制,人的因素的解放还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解决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有关,即与社会和谐有关。只有这样来考虑问题、指导改革、部署工作,才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才会不迷失改革的方向从而确保改革的成功。 因此,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理解,这就是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深刻背景。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