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本土经典:60年60部原创儿童文学作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8 1:23:43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9.

    1958年

    《“下次开船”港》(长篇童话)

    作者:严文井

    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年初版

    严文井是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散文家。这本书是一篇
富有游戏精神和教育意义的童话作品,很富有文学性。正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
秘密》一样,它非常贴近孩子的心灵,原因是它切入了孩子们的普遍心理,能客
观地反映出孩子们的渴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从深层满足了读者的愿望。这是
文学很重要的一个功能。《“下次开船”港》这本童话写的是一个叫唐小西的男
孩子在玩具世界经历的一些有趣事件的故事,促成这个经历能得以实现的主要原
因是闹钟里的小人,在这次经历中,唐小西得到了教育和启迪。本书强烈的游戏
精神和饱满的文学性,不折不扣地达到了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特点。时间能
够改变一切,但是时光却不能倒流,在这本幽默生动的童话故事中,作者也有忧
虑和警示的意思。在中国当代童话作品中,这是少数可以被确定为经典的作品。
(安武林)

    10.

    1959年《小蝌蚪找妈妈》(科学童话)

    作者:方惠珍、盛璐德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年版

    作者为上海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这是一篇富有趣味的科学童话。一群天真活
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身边的世界,认识了自我,最
终获得了成长,变成了小青蛙,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作品以科学童话的形式,形
象地呈现了青蛙成长的整个过程,不仅有生物知识的科学性,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感人至深的情感性,而且还蕴涵了对幼儿学会独立生活,勤于探索的生命勇气的
倡示。作品自诞生以来,一直被当作对少年儿童,尤其是幼儿进行亲情体认、情
感教育、生物知识、观察训练的良好教育素材,成为新中国建国以后影响几代儿
童成长的经典科学童话作品。此后,《小蝌蚪找妈妈》又从科学童话衍生出动画
片、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复合产品,获得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李学斌)

    11.

    1961年

    《微山湖上》(中篇小说)

    作者:邱勋

    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初版

    通行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 月版,18.80 元

    邱勋,生于1933年。曾任中小学教师、文学编辑、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
学》主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职。这是一位在不同的时代文化中都
能精确把握儿童心理,写作水平高超的老作家。

    《微山湖上》是邱勋早期代表作,也是6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
先后被译成朝鲜文、英文、越南文和法文出版。

    微山湖,这个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迎来了一群性格各异的孩子。他们要在这
微山湖安营扎寨放牧村里的几十头牛。一望无际的湖面、丛丛芦苇、群群野鸭与
游鱼……孩子们陡然间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像英勇的游击队员们那样一显身手了。
虽然微山湖上已没有敌人的枪弹,但和平年代的生活照样需要勇气、力量、智慧
和爱。划船、捕鱼、在大水中寻找走失的牛犊……对孩子们来说,这些看似平常
的事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险和考验。而正是通过这些考验,他们一步步走向自
己英勇的父辈,体验着成长的自豪与自信!(陈恩黎)

    12.

    1961年《小布头奇遇记》(长篇童话)

    作者:孙幼军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初版

    通行版本: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5 月版

    故事讲了一个叫“小布头”的小布娃娃的奇异经历。要过新年了,玩具们纷
纷被小朋友领回家。小布头被分给了女孩苹苹。苹苹很喜欢小布头。小布头自然
也很开心。可是,好景不长。一天晚饭时,为了表现“勇敢”,小布头故意从酱
油瓶子上跳下来,结果将苹苹的饭碗打翻,弄得米粒到处都是。苹苹很生气,严
厉地批评了小布头。任性的小布头很不服气,就赌气离开了苹苹。乘火车到了乡
下后,小布头经历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而且,在与老
鼠兄弟的较量中,它也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认识到粮食的珍贵……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长篇低幼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诞生于1961年。如今48
年过去,生活的面貌和童年的状态早已经物是人非,可是小布头的经历和命运却
依然让一代代孩子浮想联翩、魂牵梦萦。这足见它艺术生命力的悠扬。正如叶圣
陶先生所评价:《小布头奇遇记》好就好在“简洁、活泼、有情趣”。或许,这
就是它能够穿越时间的帷幕,至今熠熠生辉的原因所在。(李学斌)

    13.

    1962年

    《小兵张嘎》(中篇小说)

    作者:徐光耀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5 月初版

    通行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2月版,10.80 元

    徐光耀,生于1925年,13岁参加八路军。历任随军记者、军报编辑、河北省
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等职。

    《小兵张嘎》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末,那时正值徐光耀先生被打成“右派”。
写作成为徐先生挺过这段人生最阴郁日子的强大精神支撑。小说在1961年底发表,
次年单行本发行。从此,在中国文学的人物长廊中,“小兵张嘎”成为其中永远
闪耀的恒星。1963年,随着同名电影的问世,嘎子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无
数中国孩子的童年。一直到今天,《小兵张嘎》的各种影视衍生品依旧在不断诞
生并且拥有大批的忠实观众。如,20集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动画电影《小
兵张嘎》等。

    嘎子之所以能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始终散发出强烈的艺术魅力,其关键原因
就在于:这是一个既充满了最真实的烂漫童心的孩子,又是一个带着纯粹理想走
向我们的无畏的战士。(陈恩黎)

    14.

    1962年

    《猪八戒新传》(童话集)

    作者:包蕾

    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初版

    通行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8 月版

    这是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经典故事。故事里的猪八戒偷奸耍滑、好吃懒做,
却也不失憨直可爱、愚笨拙朴的本色。炎炎烈日下,面对美味的西瓜,这个呆子
虽有心顾念师父、兄弟之情,无奈抵不住自私嘴馋、夯笨偏狭的本性,最终将四
份西瓜如数独吞,最终招致了大师兄孙悟空的戏弄、惩罚,由此上演了一幕可气、
可笑、可鄙、可叹的生活喜剧。通观整个故事,除却情节的趣味,以及人物之间
的反差对比,故事里的猪八戒完全是一副贪嘴孩童的形象。作家忠实于古典名著
《西游记》原作的人物逻辑,没有将猪八戒这个在民间家喻户晓的反面形象简单
化、脸谱化,而是通过一系列情节和细节的合乎逻辑的推演,赋予猪八戒更加丰
富的个性内涵。同时运用合理的想像改造,强化并发展了原作的游戏精神,从而
让这个愚不可及而又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迸发出更加夺目的艺术光辉。这充分体
现了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力,以及他们对儿童文学事业的责任感与
虔敬之心。(李学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