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有感法国教育的“自由、平等、博爱” | |
作者:刘植荣 文章来源:博客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1 1:07:40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人们提起法国,首先想到的是法国人的浪漫,然后就是法国的立国之本:自由、平等、博爱。作者在法国留学期间,也感受到了法国教育的自由、平等、博爱。 一、法国教育的自由 法国学生学习相对自由,课外时间较多。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书就在学校里,没有家庭作业。法国老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比如学习一篇课文,老师把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详细分工,有负责解释生词的,有朗读的,有提问的,上课时老师在班上走来走去进行“导演”,必要时给学生指点。 到大学更自由,学生可以分阶段拿文凭,没必要在大学一“扎”就是4年。大学的前两年可以拿到DEUG(Diplome d'Etudes Universitaires Generale)文凭,第三年可以获得Licence文凭,第四获得Maitrise文凭。大学一般两个小时一次课,上课时就像赶集一样,学生们出出进进,可以边上课边吃东西边喝咖啡,老师从不理会学生的这些举动,照常讲课。老师讲课通常不用什么教材,讲桌上放着一摞书,每本书都事先夹上若干纸条,讲课的时候用作引证,让学生记下书的名字和章节页码,课后到图书馆找来阅读参考。老师一般讲一半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让学生针对老师讲的内容讨论。法国教育总体上讲是启发性教育,鼓励学生创新。一些学科考试也没什么标准答案,不提倡学生按照老师所讲答题,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提出新的观点。 法国学校的假期多得出奇,一个外国学生,一两年之内是弄不清这些假期的。笔者在法国学习时,经常遇到去学校上课吃闭门羹的情景。兴致勃勃地去上课,确看到教室的门“铁将军”把门,门上贴着放假通知。法国学校除了11天的国家公共假日外,每年还有五次假期:十月底为期10天的万圣节假期,两周的圣诞节假期,二月份两周寒假(大多去滑雪),四月份两周春假,七八月份两个月的暑假。小学和初中每周三下午也不上课,再除去周六周日,他们一年中有170多天是在家中和社会上度过的。 法国当然对假期中的学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把各种社会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社会上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无疑成了学生假期的好去处。法国公共图书馆的密度很大,在巴黎,几乎不出500米就能找到一家图书馆。有的规模不大,像家庭一样,有很多中小学生在那里翻看自己喜爱的图书。法国每个城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各图书馆通用,这为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法国所有博物馆对教师及18岁以下的人免费,一些大型的博物馆还有专门为学生提供的服务项目,如卢浮宫拥有数十个“艺术车间”为学生服务,开设各种专题活动,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于一体。一些企业也在假期接待学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及管理过程,并提供给学生生产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法国教育的平等 法国教育的平等表现在对所有公民乃至在法国求学的外国人的平等待遇。他们的小学、中学没有什么市重点、省重点、国家重点之分,学生一律就近入学。法国所有公立学校都实行义务教育,分文不收,小学、初中阶段甚至连教材、文具都由国家免费提供,高中开始收取教材费,大学只交一二百欧元的注册费。既然大学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就必须对所有的公民开放,不能只对有钱人的子女开放,这就体现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你是什么民族、多大岁数,只要你想学习,符合一定的入学条件,学校就必须接纳你,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笔者在巴黎读书时,享受和法国学生完全相同的医疗保险、住房补助等福利,笔者所在的巴黎第七大学政治系的国家权力的博士预科班,14个学生来自6个国家,小的20多岁,大的70多岁。 在课堂上,老师必须给学生均等的机会,课堂提问必须均衡,老师不能对学生有任何偏爱,否则就会受到学生或教育管理部门的指控。法国师生间是平等的关系,师生经常一起探讨问题。老师通常用“你的意见是什么?”的口吻提问,而不是“你来回答!”。 三、法国教育的博爱 法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对学生充满了关怀,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学校。法国从小学到高中采取一贯制度,直接升学。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自己认为学习成绩好,可以到普通高中学习,毕业时参加全国会考,合格者获得一个Bac文凭(Baccalaureat),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证,有了Bac就可以在全国任何院校注册,直接进入大学学习了。法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高考。如果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可以选择职业高中,用两年时间拿到职业技能证书,利于到社会就业。 博爱还体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法国大学实行宽进严出,高中毕业就直接升入大学,但要毕业可不那么容易。法国大学对所有高中生包括应届和往届的,即使你退休了,也可以上大学。大学每个阶段考试不合格者要重读;学生在大学一个阶段的学习期间,如果找到了好工作,也可以辍学,想学了在再回来从这个阶段开始学。法国对留级生丝毫没有瞧不起的感觉,他们认为留级生可能是书本知识掌握上薄弱些,但却获得了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社会适应性。这点与中国的教育观念不同,我们重视分数,重视获取知识的量,不重视能力的提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正如我的指导老师莎尼娅·达杨·艾赫兹博珩对我所说:“你们中国的学生就像张腿的书架子。” 法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分数不高,并不否认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他们从来不责怪学生,认为“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中国的学生学习不好,老师会把学生家长请去,大告学生的状,让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学生学习。法国的学生就是“上帝”,法国的教育出了问题从来不在学生身上找,而是在老师身上找。学生学习成绩差,家长会找老师,问老师是怎么教的。他们的思维是,学校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老师靠纳税人养活,纳税人把老师聘请来,当然要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教不好当然是老师的问题。(作者联系:zhirong@eyou.com QQ: 157001827)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