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当代文学 >> 文艺评论 >> 正文
  惊异出诗人          【字体:
惊异出诗人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惊异出诗人》
点击阅读关于《惊异出诗人》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梁小斌    著作来源:桑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21

 

惊 异 出 诗 人

 

● 梁小斌

 

高嗣照先生从南国归来,在诗歌《致木棉花》中,写到了一种触目惊心的美:“触目你我一阵惊惧!木棉/你张开笑脸,就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春天/裂开的红唇。真实的生命如此灿烂”。诗人在如此灿烂的满树木棉花面前感觉到一阵“惊惧”。这个“惊惧”比我们生活中一般所说的“害怕”,其意蕴要深广得多。我喜爱这首诗,先生的抒情诗人气质,都与这个“惊惧”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歌,就是注重猛然出现的感觉,诗人在生活中撞击的思想火花,亦即诗人的灵感或顿悟。在整个干旱的夏天,连碎石和枯草都扬起了灰尘,人们都在为水奔跑的时候,嗣照却隐隐听见有人在喊“水来了!”“好久没有喝水了,整个夏天/我都在燃烧。仰望炽热的太阳/碎石。枯草。扬起的尘埃为谁奔跑?/……子夜的梦中突然听见有人叫喊/‘水来了!’接着匆忙找杯子找水”(《午夜 我要喝水》)此刻,我们与诗人一同进入生命之源的最底层,我们要喝水。在生命的旅途,我们有信念,不是因为会讲许多深奥的哲理,我们只是无所违心,因为我们真的渴了。生活中我们需要喝水,就默不作声地端起桌上的茶杯,一饮而尽。但要到达需要用呼唤来表达渴望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也会为之一颤,我们害怕,我们疑心,我和诗人一道喊出我要喝水的声音。“水。生命里一股暗流,诗歌之神/宗教和信仰。一个人坐在信念的灯下/无休止地向往和吟唱/像锋刃砍进没有缝隙的坚硬的石头。水,会有吗?水,也许终究不会有。但是,嗣照先生非常懂得,那是迫不得已的声音,这个声音不能再怀疑,那是我们在呼唤着一种最为基本的爱的符号。“水。生命的渴望和关怀/一种亲近的感觉 温柔的感觉/这一生我要逆流而上,行走在天堂的路上/让你洗濯 让你浇灌。”水,不再仅仅为水,已经成为诗人梦幻中的理想和生命需要的符号。

有人说,诗人就是为时代喊疼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诗人就是生活的伤口本身,要懂得这一点不是三两天的事。嗣照生活在吴楚文化的交汇地,安徽西南的宿松。这里北倚大别山脉,南临长江,为皖鄂赣三省九县的交通枢纽,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要塞。历代李白、苏轼、刘基、王安石等一大批名士骚人曾在这里流连吟唱,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当代这里出现了贺东久、祝凤鸣、野舟、高嗣照、杨四平、黄葵、石一龙等一群在安徽乃至全国的知名诗人作家。嗣照已近中年,他一直坚守在宿松这片诗的热土,抚摸着乡村跳动的脉搏,捕捉生活流动的诗歌。他的诗歌语言呼吸着新时代的气息,感染着大自然的灵气,扎根于乡土生活的最底层,关照时代,关照生活,关照人性,创造着诗歌的真实。但嗣照的诗歌并不是说达到了完美无瑕的地步,诗人的路途仍十分遥远。从他所发表的诗作来看,他一方面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另一方面,诗人激情饱满,诗思敏捷。我完全可以断定,诗人是依据“顿悟”写诗,依据文质彬彬的情态写诗。眼前的浑然气象,浩荡山脉,春花秋月如同静物,哪怕稍有动弹,都会触动诗人长时间静思的心灵,他短歌长悼,寒心点梅。“守梅一冬。今夜的灯盏一齐点亮/……点亮寒梅。我会以男人百倍的勇气/逼迫冬天,逼迫生活中的寒冷。”(《点亮寒梅》)

久居城里的人们我想永远也无法读懂嗣照先生笔下的“弹子山”究竟是座什么样的青山。“弹子山,掩埋列祖和亲人的山岗/久远的年代,多少饿鬼和冤魂走到了山上/今天距离山岗愈远,看得愈清晰”(《又见弹子山》)我也第一次知道在这座山上有祖先的坟茔和诗人儿时的学校。那时,他每天手捧母亲为他准备的山芋上学,这种生活的大图画是令人泪下的。图画有陋,活着和死去的人都集中摆放在这里,如同文房四宝,真说不定诗人少时曾到祖先的坟包前去玩耍,采摘野花,生死轮回集于一堂的生存方式,它的文笔宽厚感远远要超过于对它所产生的反思。我不认为诗人在2000年来到前夕,《冬夜 在山巅独处》这首诗登上家乡群峰的最高处,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是写得最成功的诗,登高远眺,山外有世界,说得一点不错,这是时尚所赋与的哲理,说不定并不是诗人的心声。我联想到诗人是一位在家乡长期执教的老师,老师究竟教孩子什么,诗人内心恐怕也言不由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本领后到外面去闯荡,那么家乡难道仅是练本领的地方,只是出发地,嗣照先生爱心点寒梅,何期照以人。

因此,我更加赞同诗人“亲近白菜”,“我乡下的姐姐肩挑白菜,在晨光里/叫卖。鲜嫩的白菜,我最初的/最真实的一句诗歌,扎根在故乡的/沃土。朴实无华,含情脉脉”。(《亲近白菜》)我也仿佛看见了诗人姐姐“嫩绿的白菜。我勤劳的姐姐出生在/穷苦人家,绿衣皓齿 聪慧美丽”,不要小看这句诗,我相信嗣照早些年肯定读过拜伦写的“她走在美的霞光里”那句诗,对于至诚至美形象的无限眷念,甚至达到走火入魔的境地,是诗人的天然秉性。但是,是什么力量驱动,让诗人的心不能直接接近白菜,诗人只是把这一幕写成了“住进城里”后的回忆,什么时候我们不要以回忆的方式来写诗,我们不要画蛇添足,表达另外一层惆怅的意思,诗人的姐姐更就能够真正地永远活在现实的土壤之中。我们期望诗人以勇往直前的大智大勇抹掉梦幻与现实的鸿沟,荡涤走城里人的观念强加在诗人头顶上的伤感和回顾。

嗣照先生对于美的敏感和讴歌精神远远大于他写时尚主题所应有的哲思,一首《秋日 水面的叶子》,令我就窥见了他对于“叶子”有着独有的慧眼,“浮游在清澈的水面 碧绿如初/清冷的秋天依然生机盎然/水面的叶子。我的美人家住清水河畔”。这里的这个“水”,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简单,粗心人以为他没有说出什么,他是有感觉的,这个感觉尽管期待着有着更为准确的语言说出,这个水上的叶子所散发的光辉,如同“水中的镰刀”,给人一种心顺气爽似的明月朗照。

嗣照先生委托我为他的第三本诗集写序,我从来认为以序的形式评价诗人,对我来说,是不妥当的。诗当然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但是,写出来的句子与尚未写出来的句子之间所存在的距离,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我如此喜爱嗣照的许多诗篇,我几乎不忍心去说哪一句诗句没有写好,像文章开头说的那首《致木棉花》其气韵颇有海子诗的贯通之感。我不是说,嗣照的很多诗像海子诗就是我的赞辞了,我在想意气风发的好诗只好不要去碰它,不要说三道四。嗣照诗的优美质地,因其珍贵,有时看上去有些脆弱,这个脆弱是指如同陶罐出土,尚有泥土枯叶连带。有的时候,我们不容易看清楚是什么东西连带在最为优美的诗句上面,我们有时的确不需要急着登高远眺,我们首先要以更加的细心和爱心看清楚最底处的诗质元素,在这一点上,嗣照的诗的确是我们的好榜样。

 

 

二○○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于合肥

 

著作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归来的雪》(诗集)
    《感悟人生》(诗集)
    著名诗人高嗣照先生书法作品
    《高嗣照现代诗选》
    《抵达秋天》(诗集)
    梁小斌诗文选
    《高嗣照作品选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4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