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桑梓文库 | 中国名人 | 锦绣中华 | 同学录 | 教育频道 | 图片中心 | 桑梓下载 | 留言桑梓 | | ||
|
||
|
|||||
是什么压抑了创新的火花?--著名大学校长反思现行高等教育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8 | |||||
7月1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主持开幕式。当日,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开幕。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新华网上海7月18日电 是什么压抑了创新的火花?--著名大学校长反思现行高等教育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吕诺、肖春飞、刘丹 华裔科学家杨祖佑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备受瞩目。他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十年内,所聘请的教授先后五人次获得诺贝尔奖。这在众多的中国大学校长看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只是缺少大师,我国的创新人才也严重不足。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大学校长们,围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深刻反思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选拔:高考制度缺乏创新人才“绿色通道”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这次特地带来了老校长郭沫若先生中学时的两张成绩单。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三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生理等比较优秀。 “如果在今天,郭沫若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考进大学的,即使考上了,家长和学校也一定要他上理科。一棵大师苗子肯定会被‘善意’地扼杀了。” 朱清时笑道:“谁能想到,郭老后来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考古学家?‘从小看到老’这句话不一定靠得住啊!” 几位大师级人物,并不是从小门门功课都成绩优异的学生:钱钟书和吴晗,数学成绩分别为15分和零分,照样被清华大学录取;钱伟长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一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学历史,因而提出转系申请。结果,学校允许他到理学院试读一年。 朱清时指出,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已经使基础教育畸形。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没有希望。到了大学阶段再开始从头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晚矣!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责无旁贷。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从大学才开始。”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现在的一些学生,大学一毕业就像一个小老头,没有童真,没有灵气。但这不能怪孩子,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把他训练成这样的。” 朱清时建议采取一种“稳妥的高考改革”,废除“一考定终身”。他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把高中阶段的期末考试变成全省统考。音乐、体育、美术等高考一般不考的科目都可以统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招生时可既依据高考成绩,又参照具有可比性的平时成绩。以后,再逐步降低高考所占权重,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高考指挥棒不改变,“唯分数论”的培养人才模式不改变,中国的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一张再好的试卷也无法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培育:填充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爱好沉思的人来说,大学教育并不总是有益的。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 朱清时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完整、系统、连贯地学习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大学生可能直到毕业都来不及学到最前沿的课程。”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教育改革,把传统教育制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选专业,自选课程,只要学分够了即可毕业。就读以后,还可以换专业。 朱清时认为,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跳跃式的,会给学习带来困难,但在科学研究中遇到知识的鸿沟,学生就要去自学或求教。自学,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说:“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大学应该有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教师都走出课堂,多接触精彩的外部世界,在新观念的冲击下更容易产生创意。” 输送:毕业生与创新需求不易接轨 在本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谈起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论文至上”的浮躁学风,各位校长不吐不快。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校长斯图尔特·麦卡钦说:“对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不能只看科研和论文的数量,同时还要注重科研成果的卓越性。而一个卓越的科研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要鼓励年轻人为创新拼搏,也要宽容他们在几年内不出成果,允许失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说:“我们的社会对产生重大科研创新成果求胜心切,这对创新有推动作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应该为创新人才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说:“我们有一位教师8年没有论文和研究成果,但他最终写出较有影响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急功近利的研究不但影响科研质量,而且还容易出现学术造假等不良现象。”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有几个渠道。第一,让学生参加尽可能多的课外科技活动,如果有成就就会被企业看中,这是一个直接的引导,此外对申请国外奖学金也是一种引导;第二,毕业论文,多强调实践性研究,如与老师合作做科研,一个863科技项目的参与,比学生自己冥思苦想有效得多;第三,对于研究生的出口要非常严格,研究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创造知识,如果一位研究生没有创新能力就应该一票否决;第四,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让老师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探讨一个标准答案。 “浮躁的论文、没有价值的成果不如不要。”朱清时说:“我担任许多学术活动的评委,发现年轻的研究人员动辄在两三年内发表三四十篇论文!” 在这次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宣布,从2005级硕士研究生起,华中科技大学不再将硕士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必备条件。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博士生学制问题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正在研究和论证过程中,博士生学制问题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完) |
|||||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