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刘璟在练字
写日记、摘抄文章练字是刘璟每天都坚持做的事。 18岁的安徽女孩刘璟自幼全身瘫痪,仅剩三只手指可以自 由活动,但面对病魔,她自信乐观、笑容灿烂! 1988年,刘璟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由于母亲难产,严重窒息的刘璟患上脑瘫,几乎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幸运活下来的刘璟,身体瘫痪,体弱多病,几乎是在医院里度过了童年。就是这个从未站起来过、连翻书都需要别人代劳的女孩,却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支撑下,用瘫软的身体走完了12年求学路,并且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547分的好成绩,达到了本科分数线,谱写了她的绚烂人生。 刘璟说,人间处处充满爱。在爱的世界里,只要你愿意努力,生命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枯萎! 新华社记者戴浩摄

7月26日,刘璟的妈妈萧霞(右一)送刘璟去图书馆

7月26日,刘璟和同学马苏洁(左一)在安庆市第三中学图书馆查阅学习资料

7月26日,刘璟和妈妈在一起
当一个人全身瘫痪,仅剩三只手指可以自由活动时,人生,还能完整么?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假设,但是对于18岁的脑瘫女孩刘璟来说,这就是现实。现实中的刘璟自信乐观、笑容灿烂,她说,人间还是处处充满爱的。在爱的世界里,只要你愿意努力,生命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枯萎。 就是这个从未站起来过、连翻书都需要别人代劳的女孩,却在父母、老师、同学等数不清的关爱支撑下,用瘫软的身体走完了12年求学路,并且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547分的好成绩,达到了本科分数线,谱写了她的绚烂人生。 一个信念:“是金子总会发光” 记者面前的刘璟脊柱严重畸形,双腿瘫痪、双手也不同程度萎缩,在母亲萧霞的怀抱里,宛若一个婴孩。然而,她的眼神清澈有神,爱笑,语速很快,趁你不注意,会悄悄地打量你一番,再用18岁花季女孩的特有心思暗暗地在心里思量。 看动画片、吃零食、注重美容保养……谈笑风生中,刘璟跟普通的18岁女孩并没有两样,拿她自己的话来说,只是“脾气更坏一点,不够淑女”。 1988年,刘璟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由于难产,严重窒息的刘璟患上脑瘫,几乎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幸运活下来的刘璟,却身体瘫痪,体弱多病,几乎是在医院里度过了童年。到了上学年龄,刘璟主动提出要上学,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她送到了迎江路小学。“起初,我们陪着她上学,一个学期下来,这个孩子除了不能跑不能跳,跟别的小朋友都一样;到了三年级,她开始撵我们走,从此,她上课我们就再也没有陪过。”母亲萧霞说。 求学,让刘璟的生命轨迹从此改变,她却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第一道难关就是写字。最初,由于写字速度跟不上,刘璟的课堂作业经常拖到很晚才能完成。“我也想过要放弃,但是有些事是自己逼自己的,如果我连写字都写不好,还上什么学呢?”刘璟说。于是,她咬着牙开始在家里练字,一遍、两遍、三遍……在母亲的陪同和鼓励下,刘璟不仅跟上了同学的写字速度,而且字还写得相当清秀和工整,令她的很多同学都自叹不如。 不仅如此,由于三分之二肢体萎缩,刘璟只能用下巴顶在桌沿上,用一只胳膊支撑书桌控制平衡来听课、写字、做作业。“每天近10个小时的学习生活,对正常孩子来说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可是刘璟这一撑就撑了12年,风雨无阻,从来没有一次无故旷课!”刘璟所在的安庆三中校长胡建华感叹地说。 为了避免麻烦别人,刘璟在校期间从来不上厕所。而为了做到这点,她在上学前从来不喝水或者吃流质类食物。 刘璟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她看来,苦难是一种财富,只能将金子磨练得更加闪光。尽管身体枯萎,刘璟却似乎拥有更为蓬勃的生命力:多年来,她的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语文和英语尤其优秀,多次发表作品或者获得奖项。 两道人墙:“因为我们比别人更能接受” 提起刘璟,安庆三中的师生们不约而同地说,其实最先让他们感动的,是刘璟的父母。 刘璟的父亲是安庆当地一家企业的设备管理部主任,平时早出晚归,工作非常繁忙。母亲萧霞以前是毛巾厂工人,1998年下岗后,留在家里专门照顾起了女儿。刘璟还有个9岁的弟弟,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全家6口人日子过得虽不算富裕,但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却也其乐融融。 在安庆三中的师生看来,萧霞是个伟大的母亲。“4楼的教室,刘璟的母亲每天抱着她爬上爬下,12年来风雨无阻;遇到考试、轮换座位、到阶梯教室听报告,一个电话,她也总是随叫随到。”曾任刘璟高二班主任的王小庆老师掩饰不住敬佩之情。 事实上,跟所有母亲一样,萧霞起初对于女儿脑瘫的事实感到很难接受,但当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之后,萧霞开始面对现实。女儿不能上幼儿园,她就在家自己教;女儿上小学时长期住院,她就自学小学课本,然后在医院给女儿“上课”,“起码做到跟刘璟同步”。10岁时,刘璟向母亲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是这个样子?”萧霞回答说:“因为我们比别人更能接受。” 12年来,萧霞俨然成了女儿的手、腿、拐杖和身体的一部分。她告诉女儿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才会让他先饱受磨难。“她是我女儿,我只是尽为人父母的义务,跟‘伟大’没有关系。在孩子面前,尽管有时候内心彷徨,但是如果我们都不能做到坚强,怎么能教她坚强?”萧霞说。 跟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常在家,却丝毫不妨碍刘璟父女深情。“高考前几天,由于压力大,我没有一点食欲,两三顿不吃饭都没有感觉。父亲工作的工厂离家很远,本来中午是不回家的,但是,那几天他天天骑着电动车、顶着大太阳回家来,就是为了给我带回他们工厂食堂做的牛肉炒饭,那是我最爱吃的。”说起父亲,刘璟一脸的幸福。 就是这样两位平凡而伟大的父母,犹如刘璟身边默默守候的两道人墙,用他们无私的爱,稳稳地撑起了女儿的天空。 三人成行:“翻书不累,只是一些简单的动作” 在刘璟绚烂的人生图册上,同学和朋友占据着相当的分量。当路人还在用好奇的目光将刘璟进行“隔离”,甚至还有人追在她和母亲身后试图“看希奇”的时候,这群与刘璟同龄的孩子,却以宽容无邪的心胸毫无芥蒂地接纳了她。在他们眼中,刘璟没有不同,甚至比一般同学更优秀;她是同学,更是激励自己奋发的榜样。 随着年龄增大,刘璟肢体萎缩更为严重,只有右手三个手指能动,翻书都成问题。于是,替刘璟翻书成了班上每一个和她同桌的同学的自觉“任务”。龙辉曾在高一时参与过这项“光荣”任务,她说:“给刘璟翻书当然不累呀,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动作。老师讲到哪里,我先帮她翻到哪一页,然后再翻自己的,很自然,也让我们更集中精力听讲,对我们也有好处。除了英语课麻烦一点,前面是课文,后面是习题,需要不停地切换,不过我们都习惯了,每个为她翻过书的同学都很耐心。” 在为刘璟翻过书的同学中,张晓瑜的“服务”时间最长。她是刘璟的高中好友,同桌两年,她足足帮刘璟翻了两年的书。说来也巧,在今年的高考中,龙辉、张晓瑜和刘璟3人考了一模一样的成绩,这个结果让大家比较满意。 据了解,安庆三中由于升学率较低,在安庆市民心目中的评价不高;入读三中的学生跟考取名校的“尖子生”相比,自然也被看作“后进”。然而,就是这些“后进”的学生们,通过刘璟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团结互助,却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的另一面。“只要在学校看到我接送刘璟,同学们都会呼啦一下围上来,帮着拎书包的,帮着拿东西的,陪我们说话谈笑的,每次都被一大群孩子围在中间,他们的笑声让人很开心。如果提前放学,他们就会留在教室陪着刘璟,或者打电话通知我们来接,从来不留下她一个人,让我很感动。”萧霞说。 同学们帮助和支持着刘璟,同时,刘璟也已榜样的力量影响着他们。任宇锟跟刘璟同班六年,他说,最初认识刘璟时,他对她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然而,后来发现她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好,就常常跟她请教,她也总是耐心解答。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初二那年,刘璟带病坚持上课,最后竟然导致昏迷,被送到医院急救。“跟她比起来,我觉得很惭愧。她一直是我们的榜样。”任宇锟说。 四方关爱:“她本身就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是幸运的,在哪里遇到的都是好人。没有四方的关爱和援助,我们也走不到今天。”萧霞动情地说。 对萧霞来说,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学校。“当初,刘璟的小学校长曾亲自为刘璟升学的事去联系过本市一所重点中学,当他们拒收时,安庆三中却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到刘璟中考填报志愿时,我再次向三中咨询,问像刘璟这样的学生学校要不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校长只回答了我一个字:要!只有一个字,却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和信心,让我们坚持走了下去。”萧霞说。 其次,萧霞对所有教过刘璟的老师们都心存感激。“高三整整一年,我从来没在班上点名表扬谁。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要表扬,肯定提到刘璟,但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希望尽量把她当作普通学生看待,不要太特殊,尽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避免给她造成过大压力。”刘璟高三的班主任汪庆如是说。 “真正的教育不带有功利性。从刘璟这件事上,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学校的老师是真正理解和实践了教育的真谛的。”安庆三中教导主任施取金说。 “三中的每一位老师都犹如刘璟的父母,不仅平时学习上照顾,还为她考虑很多事,有些是我们作为父母都没有想到的。比如高考前发生了一些曲折,但是老师们都建议我们不要跟刘璟提及,以免影响她的情绪。”萧霞说。 据了解,高考前需要体检,但刘璟这样的情况体检结果肯定通不过,这意味着她将不能参加高考。为此,三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出谋划策、积极奔走,安庆市教育局也鼎力支持,为刘璟争取到破例参加高考的机会。高考这天,刘璟被安排到一间单独的考场,在两名监考老师的监考下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老师们的任务除了监考,还有为这个特殊的考生倒水、翻试卷、按摩双手。 “特殊问题应该特殊对待。刘璟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期盼高校也能给她一个机会,让她的生命奇迹能够继续延续。”安庆市教育局局长江兴代说。 (新闻来源: 新华社合肥7月23日电 记者 熊润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