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要闻 >> 正文
  [图文]这5年教育发展得又好又快       ★★★ 【字体: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这5年教育发展得又好又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这五年,教育发展又好又快

    
资料图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毕业典礼,学生们纷纷合影留念。张学军摄

    链接:

    ·到2007年底,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初步成果;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大体相当。

    ·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政府切实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2006年、2007年招生人数增幅已下降到6%、5%。

    ·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从“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到1.5亿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从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到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稳步推进;从校园内的学习,到校园外终身学习的“课堂”,在过去的5年间,中国教育走出的每一步都深深烙上了“科学发展”的印迹,走出了一条以理念带动行动,用行动促进实践,再用实践提升理念的良性发展之路。

  惠及13亿人口,教育发展体现公平性

    “现在城乡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乡镇学校也能留住好学生了!”吴昌育到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教科文卫办任职之前,在镇上的港口中学做过7年校长,对学校的变化有深刻体会。以前,港口镇属于沙田地区,由泥沙冲击而成,到市区要坐4次摆渡。他刚当校长那会儿,港口中学的校舍都是1957年建的平房,2005年,政府出资3000万元重建成了现在占地120亩的新校园。如今在校生有2500人,教师有138人,吴昌育不时回学校看看,感受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资源惠及更广大人口”“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度化地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对过去5年间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给出的判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就要惠及13亿人口,让所有受教育人群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在谈松华看来,2005年首先在592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从2006年开始将实施范围扩大到西部农村和部分中部农村地区,直至2007年春季开学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惠及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这从制度上对免费义务教育给予保障,体现出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均衡、更加全面的教育发展思路。

    以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为主要标志,在过去5年间,我国义务教育迈进了全面普及的历史新阶段。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从2003年的77%提高到2007年的98%。国家财政投入数百亿元资金,建设7000多所寄宿制学校,支持数以万计的学校改造危房和生活设施,200多万名新增寄宿生从此告别了上学途中的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总量上的增长,而且是以人为本的,要给所有人以公平的机会。这些年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发展的均衡上,政策走向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内涵。”谈松华说。

    从过去的教师队伍一穷二白、教师培训难上“档次”,到今天“国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将教师一个个补充进来,藏语和蒙语课程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青海省海宴县民族完全中学校长芦显明脸上洋溢着幸福。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实施两年的“特岗计划”共完成3.27万名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为近400个西部“两基”攻坚县、少数民族县的4000多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输入了新鲜血液。特岗计划只是区域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间,中央用于教育的投入坚持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加强了东部对中西部、城市对农村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貌的变革驶上快车道,一个关键词贯穿始终——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在海南并不是一个口号!”5年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114.56亿元,仅2006年投入就比2002年增加12.5亿元,让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史贻云见证了“小财政”办“大教育”的壮举。史贻云说,在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推动下,海南教育做了多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各级政府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合理调配教育资源,逐步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去年9月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市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年人均岗位绩效工资达3600元!”

    质效观渗透各级各类教育,教育发展凸现协调脉络

    “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这个政策实在是太好了!”全国人大代表李海燕创办的河南周口海燕职业中专,虽说现在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但也经历过被人忽视、甚至轻视的艰难,但这5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让她挺直了腰杆。“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职业学校要建实训基地,国家给予资金支持;要建实验楼、教学楼,国家也给支持;去年秋季开学始,每年还资助贫困中职生1500块钱,解决了大问题!”李海燕坦言,她所在的周口地区是名副其实的贫困地区,不仅有鹿邑县、淮阳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仅国家级重点扶贫乡村就有1118个。在当地,入读职业学校,实在是“企业有需求、学生有需求”,现在国家政策好了,路也越走越顺畅。“现在学校生源爆满,仅中专班,5年间就增加了2000多人!”李海燕兴奋地说。

    2005年和2006年,每年扩招100万人,到2007年再扩招50万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2000万人。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趋于合理,实现了大体相当,而且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度提升,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2%,比2002年提高16.4个百分点,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了我国宏观教育结构的深刻变革。

    “当教育总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时,要适当加强规模的发展;而当规模迅速扩展后的结构、质量、效益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就需要调整结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谈松华对教育发展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关系的理解,恰好印证了5年间我国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从包括“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在内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积极推进,到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对结构、质量、效益的关注,无不贯穿于教育规模的发展进程中。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认为,从整个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来看,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只是小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结构也正在逐渐适应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就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而言,在大众化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也呈现出一种进一步公平与合理的走向。”谢维和说,其中一些重点大学和学科还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内涵式发展。

    从关注学科成绩,到关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中国教育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随之而来的是趋向内核的教育发展脉络。“从过去这5年来讲,教育发展环境开始有所调整,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谈松华说。

    构筑终身学习体系,教育发展展开可持续蓝图

    一入夜,浙江省义乌市市民大学的教室里便映出点点灯光。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仿真花厂打工的吴芬萍,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接受客户订货,还用上了即时聊天工具QQ。近年来,依托国际商贸城这一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流通、展示中心,义乌市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也吸引了100万外来人员。依托市民大学,利用中小学现有的设施设备资源开展免费培训教育,迈出了义乌这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县级市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第一步。

    “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要求,从长远上来说,更应该朝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方向发展。”谈松华认为,突破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本身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诉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在内的国民教育体系自身的持续协调发展,更要考虑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在过去的5年间,教育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蓝图已初露端倪:2001年到2006年,全国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136.3万人,青壮年文盲率进一步下降到3.58%;围绕“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全国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超过3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000万人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社区居民,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全国企业职工年培训规模达到9100万人次;遍及全国农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形成,配备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优质教育资源走进9万多个农村教学点、18.6万多所农村小学、3.4万所农村初中,1亿多名农村中小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知识贡献……”

    回顾中国教育在过去5年间走过的历程,屡屡见诸文字的这段表述,正在教育发展实践中变得更具体、更真实,也让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美好未来越来越近。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教育部:2010年教育工作的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