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高考将至 “高校变脸”为何让人“心惊肉跳”
作者:蒹葭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1 0:24:44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高考将近,不少考生和家长开始研究如何填报志愿。最近,有网友发布了其整理的全国各地近百所院校的改名实录,并配上了嬉笑怒骂的评点。某高三学生家长张女士在研究透彻这份“大全”后,自称“心惊肉跳”,同时表示这本《全国院校改名大全》挺管用,最重要的是能“验明原身”。(见5月4日《羊城晚报》)

改名之风由来已久,远的不说,单说“文革”期间,为了表达革命热情,姓名改为“卫东”、“红卫”,地名改为“红旗路”、“曙光村”的不计其数。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盲从。所谓“瞽者多笑”,并非见到可笑之事,而是认定他人所笑,“定然不差”;二是明立场,表明赞同某种信仰或主张之坚决;三是借光,为自己捞取好的名声和实际利益;四是改弦更张,借助改名践行其新的理念。

近年来,各地院校纷纷改名也是这样。有看人改名跟着瞎起哄的,有看中改名可立竿见影带来实际利益的,有乘机摆脱过去的办校方针搞综合性、大而全的,也有为了迎合某种领导意志和政绩渴求的。你改我改大家改,结果是行业院校一个个变成了“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地市院校冠上了某省甚至某地区(如华东、华北)的名字,学院纷纷升格为大学。在百姓眼里,“长了一张名校脸”的越来越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大学越来越多,看不出学校学科性质和特色的越来越多,当然,想将现在的大学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也就难上加难。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面对如此良莠不分的大学阵容,孩子家长怎能不惊呼“心惊肉跳”?

在我看来,院校改名热潮是高等教育界“大跃进”思维的产物,暴露了院校浮躁盲目、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满世界都是“科技大学”了,真正的高水平的“科技大学”也就必然被湮没。以至于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就像是在趟“地雷阵”,不得不仔细辨认一番改名院校的“前身”,以防上了“疑似名牌”的当。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自发整理《全国高校改名大全》,既是无可奈何,又表露了家长的反感抵触。

大学变脸,或许能带来某些眼前的利益。比如忽悠来一些不明真相的高才生,多拉一些科研经费,最不济也能给自己挣点脸面。但从根本上讲,靠“变脸”求“富贵”,毕竟是痴人说梦。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才是正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