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人民时评:假如没有恢复高考 | |
作者:唐宋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8 11:16:23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如一声春雷,震撼了人们冰封已久的心。时至今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人依然情不自禁地感喟: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还是个赤脚医生…… 恢复高考制度,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很多人都记得,十年动乱期间,高考制度被“扔进垃圾堆里去”, 张铁生的白卷轰动一时,通过推荐上大学,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高考制度的恢复打破了出身论,使人们平等地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十年浩劫,人才短缺。1975年,邓小平曾敏锐地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听到恢复高考的建议后马上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这个果断的决定,向全社会传递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强烈信号,使“读书无用论”被一扫而光,中国的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正轨。此后,一批又一批学识丰厚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 正因为高考制度能够影响和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因此,每一次高考制度的变革都成为社会热点。从高考科目设置的革新,到春、夏两季高考招生的试点;从夏季高考日期的提前,到复旦大学通过面试自主选拔录取大学生……每一项改革,都牵动着考生和家长的神经,每一次“破冰”之举,都书写着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然而,高考制度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也让人不得不反思:中国的高考制度向何处去?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关于“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讨论不绝于耳;如何让高考制度更加公平、公正、透明,是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完成的考卷;有人甚至激烈地批评高考是制约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建议取消高考制度。 时至今日,考试依然是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的方式。因此,对于让人又爱又恨的高考来说,我们要思考的不是该不该取消,而是如何完善。记得当年恢复高考时,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当时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三十年后,令无数人欢欣鼓舞的高考,竟然成为压在考生和家长心头的巨石,连高考的月份,都变成了“黑色”。 1977年的冬天,当570万考生即将走进封尘十年的考场时,饱尝计划经济之苦的中国竟然没有足够的纸张印制试卷。中央决定紧急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才解了燃眉之急。今天,当我们有充足的物资、高超的科技来保证高考顺利进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各界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唤。 只有兴利除弊,才能使历经沧桑的高考制度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只有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一“利国利民的好工程”才能真正地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工程。 (唐 宋)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