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2004年底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4%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3 1:09:1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据悉,到2004年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4%,实现就业人数235万。各地、各部委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迎难而上,通过艰苦努力向社会交出了一份较为令人满意的答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国务院相关通知的要求,由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参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建立,并初步形成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全国30个省、200多个地市、500多个县建立健全了领导协调机制,高校普遍实行了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将达到168万人,就业压力很大。去年12月上旬,教育部、人事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代表部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对2005年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针对2005年的就业形势和任务要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目前,90%的高校建立了就业信息网,教育部要求所有普通高校在2005年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督查、评估制度基本建立,就业率统计更加科学和完善。教育部提出,2005年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高校布局、经费投入、学科专业结构、发展规划、招生规模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适度挂钩的制度,并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 努力拓宽渠道,加强思想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是2004年取得较高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原因。2005年,教育部要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狠抓各项已出台政策的落实。2005年,教育部将配合其他部门,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志愿服务的各类项目,继续为西部和贫困地区基层定向培养大学生,积极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人才创业和人才储备交流基地。 同时,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围绕市场需要,开展“订单式”教育,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大大提高,并为其他院校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3月3日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