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校长朱清时:科大少年班太出众招致众多批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627  更新时间:2008/10/23 10:21:19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太出众招致批评多

    新京报:对于社会的关注,你听到过哪些对少年班的批评?

    朱清时:批评的很多,有的人说少年班是拔苗助长,有的说少年班是摧残青少年。

    有一次在国外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我在会上介绍少年班,国内一位非常受人尊重的的老院士当场站起来批评我,说我不该介绍少年班,说这是拔苗助长的典型,是摧残青少年。

    新京报:少年班30周年庆祝活动,把少年班著名的反对者蔡自兴教授请来了。是想说服他吗?

    朱清时:很多批评都是误解,而误解,是因不理解少年班的这些孩子。

    很多人认为,我们让这么小的孩子读书,很残忍,没有人性,他们本来该玩的。

    中国这么大,有这么多人,确实有些孩子智力超常,成熟早,不喜欢玩同龄人玩的东西,他们心静,喜欢看书。

    我就是典型的这种孩子,小时就这样。直到现在,我不喜欢大吃大喝的宴会,不喜欢喝酒,也不喜欢跟人聊天,一辈子都不打扑克,就喜欢看书、看报。

    在那些喜欢玩的人眼里,会觉得像我这样的小孩喜欢静,可能是性格有问题、古怪,不会玩。但他们往往容易沉浸在抽象的思考里,很早就开始思考问题。

    不是我们强迫他读书,是他自己喜欢读书,如果不给这些孩子机会,就埋没了他们。不让他们学习,反倒让他们难受。

    他们就是与众不同,需要特殊的教育。

    新京报:对少年班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你任校长期间?

    朱清时:对,我知道,那段时间批评很多,这个很自然。

    我这一生也遇到很多批评。一个人思想或行为不从众,就容易招批评,特别是这样的人成为名人后;你是名人就要接受监督,要付出代价,大家都可以随便批评你。

    新京报:有没想过,怎么有这么多的批评?

    中国从来就是这样,“佼佼者易折”,出类拔萃的人,总是招风的。你要是拔尖,批评攻击你的人就很多。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就是介绍中科大的,说中科大太突出、太高了,是招风的大树。

    少年班就是这样的,它太出众了,自然会有人批评。

    宁铂出家后,批评非常集中。很多人说,你中国科技大学培养到最后,少年班的代表人物宁铂出家了。

    但我不这么想,我建议把文化放到更广义的范围去思考。李叔同不出家,就没有历史上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后来的很多成就,都跟李叔同当年学习的东西有关系。谁能说宁铂以后不会走这么一条路呢?(记者 褚朝新)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