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解惑 高考咨询问些啥? 报志愿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8 12:06:57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志愿“两次填报”如何安排? 2009年本市仍实行两次填报志愿的办法。 第一次填报时间为5月上旬至中旬,即考前填报。填报内容包括:零志愿,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填报时会单独设置一张志愿表;艺术类和体育类本科专业志愿,可填报2所不平行的院校志愿;被列为提前批招生的本科院校志愿(含公安、军事专科院校),也可填报2所不平行的院校志愿。在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院校志愿填报上,今年上海仍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案,即两批次均可填报4所平行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愿否调剂的选项。 第二次填报时间为7月下旬本科录取结束后,即考后填报。主要填报除公安、军事专科志愿以外的全部高职(专科)志愿。填报内容包括:艺术体育类高职(专科)专业志愿,可填报4所不平行的院校志愿;被列为高职(专科)提前批招生的院校志愿,可填报2所不平行的院校志愿;第三批高职(专科)可填报8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愿否调剂的选项。需要注意的是,艺术体育类高职(专科)专业与被列为高职(专科)提前批招生的院校志愿不得兼报。 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如何看待填报外地高校志愿? 外省市院校在沪招生计划占本市生源计划的10%左右,其中不少重点大学的专业是上海高校没有开设、且又是社会急需的紧缺专业。所以,在当前升学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考生应该珍惜外地高校给我们提供的升学机会。 而且,学生离开上海、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事务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求职、适应社会环境都是有益的。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填志愿? 家长在指导孩子过程中,要防止几种倾向———一是提出过高要求和期望,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冲一冲”,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二是过多关注日后就业的待遇福利,以此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只盯着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三是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有的学生勉强选择了家长选定的专业,却始终不能适应。因此,家长要学会做“向导”而不是当“法官”,要帮助孩子一起分析招生政策和信息,分析孩子的特长、兴趣与爱好,为孩子当好参谋。(记者 徐敏 徐瑞哲)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