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华视点: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让孩子做快乐儿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8 23:21:21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炼细腻的感情的砺石。”在他任校长的巴甫雷什中学,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

    从这里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育信念: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

    当前,在一些家庭和学校,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容易忽视一点:孩子也是有尊严的。

    今年9月,广州番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晖因感冒不停地流鼻涕,班主任徐老师在当众批评他不讲卫生后,还让全班同学以《某某很害羞》为题写命题作文。同学们的作文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以嘲笑小晖为主。小晖的母亲卢女士对记者说,这件事对孩子的伤害很大,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了打击。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放松自律,忽略小孩的自尊。从历年发生的个案看,很多“问题孩子”其实都是由童年的一两次不良事件造成的。有时家长无心,却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有时甚至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江苏省如皋中学,学生每天户外运动不少于1小时,每天睡眠不少于8小时,每天一小时的午睡时间必须得到保证。通过不同的试卷设计,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先找信心再补差距;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凸显优势,发挥特长。

    “如果把正在迅速成长、千差万别的儿童少年,像工厂制造物品一样,用一个模子去塑造,用一把尺子去量裁,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压抑他们才能的发展,使优势得不到发挥。” 中学校长左伯华说。

    “我们要从最微小的平常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丰富的感情和完整的个性。” 左伯华说,“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专家认为,只有被尊重,孩子才能感知幸福,感受到被聆听和被发现,孩子的潜能才会充分地调动起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