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安徽省宿松县委县政府召开刘年荣教育情怀座谈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桑梓网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6 10:00:01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2018年10月5日上午,安徽省宿松县委、县政府召开“情怀·奉献·探索”刘年荣教育情怀座谈会。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赵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捍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办主任石承抚,县政协副主席郭斯文等出席座谈会。这是宿松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为了深切缅怀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优秀代表刘年荣,展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明天。 刘年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县极具影响力的校长,1928年出生于长铺镇一个农民家庭,1988年因病逝世。他在担任程集中学校长以后,认真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探索办学之路,使这个地处穷乡僻壤的普通农村中学,一跃成为地区级重点中学,并赢得国家教育部奖励。 石承抚首先在座谈会上致辞。他指出,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我县教育跨越发展的四十年,一批批学子走出宿松、走向世界,成为时代骄子、国家栋梁。回顾总结四十年教育的成就,我们不能忘记以刘年荣为代表的老一辈宿松教育人所作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要学习他们崇高的教育情怀,发扬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不辱使命,砥砺奋进,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共同谱写宿松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王赵春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县教育英才辈出,他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为教育事业弹奏出一曲曲动人乐章。我县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喜人、成效显著,形成了薪火相传的教育信仰和教育情怀,教育人沉淀了特有的教育精神,推动了我县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王赵春强调,要提高站位,主动研究教育发展新方向。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教育大政、方针、政策,统筹结合好我县实际,采取强有力的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局部与整体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深入谋划,全力落实教育改革新举措。要提前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抓好薄弱环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要优先发展,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要高度重视,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用“宿松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王赵春强调,县委、县政府将以打造“诗意山水、魅力宿松”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好教育强县和人才强县战略,让每个学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待遇,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受尊敬的职业,让学校成为宿松城乡最亮丽的风景。 座谈会上,石承抚向县教育局、程集中学授予校友义务讲师团合作基地牌匾,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刘年荣纪录片。县教育局负责人、程集中学校长、老校长代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等分别作交流发言,他们从不同侧面追忆了刘年荣校长的教育经历,充分表达了对老校长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共同感慨程集中学60年的改革发展。 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长铺镇及长铺社区主要负责人,县教育局、程集中学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管办主任、中小学校长,程集中学老校长、教师及校友代表,程集中学珠三角校友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座谈会。 (来源:宿松新闻网)
刘年荣简介刘年荣(1928——1988),男,中共党员,长铺乡林畈村人。1928年农历12月29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因患癌症于1988年4月21日病逝,享年60岁。 刘年荣9岁时入家乡私塾读书,三年后考入县中并毕业于该校。1949年参加革命队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小学教师、区中心小学校长、花凉中学副校长、宿松师范副校长、县广播局局长、县煤炭局局长、程集中学校长。 刘年荣以其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卓越工作成就赢得了党和人民给予他的崇高荣誉:先后光荣地出席了中国教育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文教群英会,并被选为安庆地区第二届教育学会理事。1987年第一期《安徽教育》曾以其工作照作封面,以表彰其业绩之优。 刘年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特别是担任程集中学校长以后,认真贯彻“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的办学方针,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探索办学之路,使程集初中这个地处穷乡僻壤的普通农村中学,一跃而成为地区级的重点完全中学,并赢得了国家教育部的奖励。 为了把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办出个性、办出特色,他响亮地提出了“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口号,为勉励学生成为这种“三有”新人材,他还为程集中学的学生拟写了16字校训:“勤奋学习、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立志成才。”为了实施他的这一教育思想,配合课堂教学内容,该校自1987年以来先后建起了规模可观的植物园和养殖场,开辟柑桔园13亩;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000余人,每年的升学率均保持在60%以上。落榜考生,多因有一技之长而成为地方的致富能手。实践证明,刘年荣的办学方向是对的,安庆地区推广了该校改革教学内容和面向社会办学的经验。 刘年荣同志深谙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之关键所在,注意创造教师宽松的心理环境,1978年以来,他先后争取组织上为8名在“文革”前和“文革”间蒙受冤屈的教师平反昭雪,吸收了21名优秀教师入党,提拔了14名中青年优秀教师担任学校行政和业务领导,选拔了9名教师参加校务委员会。为了让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工作,他不仅主动为教师买煤、买菜、买米、买化肥、买木材,想方设法解决教师住房困难,还安置了18名教师家属就业。他带头为青年教师牵线搭桥,先后成全了8个青年教师喜结伉俪。对新入任的教师,他都要安排老教师传、帮、带,直到能独立备课、教课,方准上堂。 刘年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直到临终前,他身为一校之长仍是与正在读书的孩子挤在一间小房子里。这间小房子既是校长办公室、接待室,又是卧室,他把好房子主动让给了教师。 1987年10月,刘年荣的病情已到极其严重的程度,在离校治病的前一天晚上,他仍抱病忍痛召集校务会议,安排学校工作至深夜,与会同志无不为之落泪。 刘年荣从未对组织提及自己的私事,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忍受呼吸急促的痛苦,向前来探望他的领导打听学校工作,询问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住房的落实、学生考试、柑桔的移栽。 刘年荣一生的革命实践,为县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来源:《宿松县志》)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