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阶段教育审计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继续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国家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二是逐步开展对大中型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审计;三是加强对校办企业的审计;四是规范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
本报北京11月24日讯(记者 叶莎莎)记者从今天举行的全国教育审计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审计制度建立20周年总结大会上获悉,今后,教育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将教育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加大事前、事中审计力度及效益性审计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国家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开展对大中型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审计,对校办企业的审计及规范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在回顾教育审计制度建立20年来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后,袁贵仁指出,必须认清当前教育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教育经费和筹措渠道增多,教育资金面临的风险加大;在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和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的情况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面对教育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教育审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教育审计工作本身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教育审计队伍还远远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些新形势都对教育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袁贵仁强调,今后教育审计工作要紧密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为防范学校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服务。其主要目标一是将教育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二是加大事前、事中审计力度,进一步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杜绝和防止违规投资、借款、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大效益性审计力度,进一步提高大额专项资金、基本建设资金等各类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袁贵仁指出,下一阶段教育审计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继续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国家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要求审计机构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有关情况,并在预算执行的期中和期末开展事中和事后审计,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合法与效益。要高度重视资金安全问题,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银行对账单审签工作。关注大额资金使用情况,在大额资金使用上发挥事前控制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211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审计力度,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确保实现预期效益。
二是逐步开展对大中型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审计。要求审计部门及早介入,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签订合同、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发挥事前、事中控制的作用,进行全过程审计,进一步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对校办企业的审计,在校办企业改制过程中既要保证企业的正当权益,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特别关注改制方案的确定,要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结果进行复核、把关。同时还要关注校办企业改制后带来的新变化,在新的企业制度下、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发挥内部审计的监控作用,依法加强对企业的年度审计,防止企业财务或经营风险波及学校。
四是规范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特别是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的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开展审计调查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从审计角度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更好的有效信息。
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育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审计只有从传统内部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转变,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袁贵仁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运用好内部审计这一重要的管理手段,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大力加强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建设;加快教育审计规范化建设,尽快建立一系列适合教育系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准则、办法,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教育审计的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5日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