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商末朝歌人,本名开,汉时称启。因其封国名微,爵位为子,故称微子。 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世称卿士。他虽聪朴,但寡断。长大后遇事不能自决。 商末,纣王“淫乱于政”。微子多次亲谏纣王,劝其关心朝政。纣认为自己“有命在天”,竟不采纳。微子看“纣终不可谏”,想以死决别纣王。但真死时,又有犹豫,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太师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此言,便远离纣王而走微。 “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见状听言,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约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杀武禄父,命微子代殷后,封其国于宋,即今商丘一带。从此,微子成为宋国国君,成为殷的宗祀人。 宋始祖微子寿终后,葬于今山东微山湖微山岛西北部高岗上,墓前有古碑四通,中间主碑上有汉代匡衡“殷微子墓”,横额为“仁参箕比”四字,“箕”指箕子、“比”指比干。孔子将“微子”与“箕子”、“比干”同称“三仁”。
微子名启,为商汤的16世孙。他是纣王的同胞兄弟。纣王暴虐无道,微子数谏不听,便听从比干的建议,携带祭器逃走。
武王灭殷后,释放了微子。后周公封微子于宋(今商丘)。微子仁爱贤良深受人民爱戴。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25里青岗村。现存墓冢和石碑一通。碑高8尺,宽3尺,立于明万历40年(1612年),并建有大殿、东西配房。
宋氏以国为姓,天下宋氏源于商。因此海内外宋氏族人纷纷来商丘寻根,并亲临墓地祭祀他们的始祖微子启。
相关链接:宋姓溯源商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