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亲子中心 >> 正文
  健康的代际关系需要责任教育          【字体:
健康的代际关系需要责任教育
作者:陆小娅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7

    看了这两起父亲杀子的悲剧,让人心情沉重。在心理辅导当中,我也碰到过一些几乎被孩子折磨疯了的父母。面对孩子的粗暴、蛮横,他们身心俱疲,十分无奈,恨不得自己从来没生过这个孩子。

    为什么父母付出那么多,结果孩子却成了“孽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孩子有什么特点。首先,在家庭关系中,这些孩子都成了掌控者,他们都很懂得怎样操纵父母。由于他们在父母心中特别宝贵(如邵成是父母不惜超生得到的儿子,尹新文是几代单传),或父母总觉得欠孩子很多(如婚姻解体,或孩子从小不在身边等),因此,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父母都会去努力满足,因为父母本身有这样的心理需要。但溺爱的模式形成后,一旦父母不能、不愿满足孩子了,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年幼的孩子会用哭闹、耍赖来迫使父母“就范”,而这一招儿总是很灵验,因此他们的行为不断被强化,待进入青春期后,哭闹就演变成了暴力。

    第二,由于父母的溺爱,这些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很难发展起来,因此离开家庭后,就会遇到大量的挫折。可是,从小父母没有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所以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就会调动心理防御机制,把全部责任推给他人,永远认为是别人的错,是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是自己承担责任。

    我认为,这样的悲剧主要是家庭患了“病”,那个人格扭曲的孩子是病态家庭的产物,因此应该受教育和得到帮助的是家长和整个家庭,而不单是孩子。单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和孝道教育,并不能治愈病态的家庭,也就不能从源头上避免悲剧的出现。

    其次,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比如,做父母在今天其实是一种选择(虽然仍然有一些人成为父母是被动的、非意愿的)。既然我们选择了做父母,就意味着准备付出——付出我们的爱、时间和金钱。孩子并不是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并不欠我们什么。不论我们付出多少,吃多少苦,都是我们自愿选择的,哪怕是作出很大的牺牲。如果认为父母曾经“一把屎一把尿”,为养孩子吃了很多苦头,这是对孩子的恩德,那么父母就等于天然地在道德上优越于孩子。事实上,很多父母也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孩子,他们在有“恩”于孩子的同时也有“伤”于孩子,这种伤害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在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的同时,也需要教育父母懂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对于重提“孝道”教育,我觉得更需慎重,需要对“孝”重新进行定义,否则“孝顺”(“孝”就非得“顺”不可),就可能成为扼杀孩子个性和自由的武器。特别是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一代拥有更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他们对上一辈就不再会言听计从,长辈也很难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去构建新的、更加健康的家庭关系,而不是仅从成人本位去强调“感恩”和“孝道”。事实上,在健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孩子也关心和爱护父母,用一个16岁女孩的话说,那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恩”。

    如何使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健康?我觉得也许比“感恩教育”“孝道教育”更重要的是“真爱教育”和“责任教育”。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非常爱孩子,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先满足孩子。但这就是“爱”吗?什么才是真爱?一位家庭治疗家对真爱定义是: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用这两条来衡量,可能很多的父母都会发现自己并不懂得爱孩子。

    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要学会让孩子逐渐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咬着牙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从幼儿时的穿衣叠被,到上学后自己收拾书包,再到分担部分家务。与其给孩子讲讲父母如何不容易,为了你付出多少多少,不如让孩子真正去体验父母的辛苦。中国老话说“养儿才知父母恩”,就是说有了切身感受,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从孩子来说,从小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承担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长大后才能承担公民的责任。一个人懂得爱,愿意承担责任,才能对亲人有情有义,对社会有所贡献。

 

相关内容:

· 吉林两青年为何命丧父手
· “我哥毁了我们一家”
· 杀子事件暴露家庭教育误区
· 健康的代际关系需要责任教育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家教助手精彩文章选登
    教育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简单了
    怎样帮助孩子发展学习能力?
    家长应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妈妈应该有话说
    威信不应该是让孩子害怕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孩子不是家长的“实验品”
    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管教孩子 不要歇斯底里!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