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桑梓网《锦绣中华》频道上线  [桑梓网  2013年9月29日]            桑梓网欢迎投稿!  [桑梓网  2006年6月6日]            《图片中心》,盛大推出!  [桑梓网  2006年5月13日]            桑梓网全新改版升级  [桑梓网  2006年5月12日]            桑梓论坛功升级到7.1.0版  [桑梓网  2006年1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桑梓网 >> 桑梓文库 >> 社会人文 >> 正文
  古典女性时代的终结       ★★★ 【字体:
黛玉香消与古典女性时代的终结
当当网上优惠购买正版 《黛玉香消与古典女性时代的终结》
点击阅读关于《黛玉香消与古典女性时代的终结》的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子非鱼    著作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8

  收到“黛玉”去世的消息时,在懵懂的早晨。

  记忆中几乎所有离世的噩耗都在清晨传来。梅艳芳、黄霑……让人在睡梦中惊醒,用一天的时间来整理思绪。

  关于晓旭,人们现在都在纪念,纪念的态度,不外三种:一种是对她的美丽的纪念,认为她是黛玉的化身,代表了无法超越的纯美;一种是对青春时光的纪念,认为她见证了那个理想与激情的年代;一种是对她的惋惜,曾经这样美,这样为人瞩目,拥有这样巨大的财富,竟也去了。

  在这个人人说论语的时代,忽然想起夫子最富人生智慧的一句话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这样一个美而多金的女子,她之所以获得尊重,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与财富,而是因为她在黛玉之后,便舍弃了自己的样貌,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千辛万苦开创事业;她在创业成功之时,又惦念人生的终极价值,学佛八年,终归禅林。她所获得的尊重,基于对生命的进取,基于对内心追求的难能可贵的坚持。在这个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全球化时代,一个美丽女子的追求与坚持尤其令人感喟并隐含普世的价值。

  晓旭和87红楼剧组的其他演员,开启了一个平民演员普选的先河。那次普选,还是剪刀加浆糊时代的普选,那样信息不对称的普选,本应是最多黑幕的普选,但它恰恰最少花哨,最少信息泛滥,最少精心设计的炒作,最少潜规则与幕后作业。他们为了红楼来,再为了红楼去,没有奢望更多,那个时代也没有打算给他们红楼之外的更多特权。

  晓旭离去的这个年代,已经是一个全民选秀的年代。从现在的选秀者眼里看过去,87红楼的普选是一次“失败”的选秀,因为它只有“选”,而没有“秀”。对于现时代的选秀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选只是一个旗号,秀才是真正的过程与目的,组织者参选者都明白这个及时行乐的选秀真理,对于选出来的人究竟与初衷吻合多少,对不起,无可奉告。这样的时代和这样的红楼选秀,离红楼梦的真旨意原本就差得远了。从性灵相聚的欢欣到红尘消散的悲怆,《红楼梦》的悲剧气氛确已无法在这样全民娱乐的年代演绎了。

  陈晓旭是幸运的,她只需与《红楼梦》相聚一次,便相忘于如水的红尘。

  她和她的同伴们经历了真实的红楼场景后,能够回到真正的人生轨迹,演绎各自真实的人生。现在的选秀大军看起来且歌且舞、风光无限,几个月之后,除了少数的胜利者,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茫茫难以奔赴的前程呢?

  没有更好的时代,也没有更坏的时代,只有属于强者的时代;没有保守的时代,也没有激进的时代,只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

  在所有的时代,都有人在怂恿着,走吧,去追求更欢乐自由的人生。但是古典的精神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不能失去对生命提问的能力,不能丢掉自己。

  陈晓旭———一个古典的女子去了。在这古典终结的时代,她走得如此艰辛,也如此美丽。才华出众、性情率真,“黛玉”并不是弱不禁风的弱者,她用一生的旅程为此作下注脚,令人更加相信诚挚的人性。

  当她离去的时候,愿她在这尘世已经找到她想要的答案,愿她人生圆满、证得菩提。

本报文娱评论员 子非鱼

著作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上一篇著作:

  • 下一篇著作: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刘心武续红楼梦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续貂之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面镜子
    “红楼人”的今与昔 金陵十二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红楼梦》性爱解码
    红楼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2000-2023 桑梓网 保留所有权利。
    皖ICP备2000042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602201608号